“在两个祖国间挣扎!”1942 年,许多日裔美国人被集中关押在安置点,美国的管理人员让他们脱光衣裳,然后用手捏一捏我们手臂和腿部的肌肉,那些看起来较为强壮的,就会被挑去从事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硝烟还未散尽,仇恨的种子却已在美国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仇恨,像野火般蔓延,烧毁了无数日裔美国人的家园和梦想。
汤姆,一个出生在美国的日裔,就是这场大火中的受害者之一,他的一生,都笼罩在那个冬日的阴影之下,这阴影甚至刻在了他手中的方向盘上,让他一辈子都不敢开日本车。
这听起来很魔幻,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对于汤姆这代人来说,这种恐惧是真实存在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们经历了强制拘留,经历了身份认同的危机,经历了被自己国家背叛的痛苦,汤姆的故事,只是无数日裔美国人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它揭开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拷问着这个国家的人性和良知。
原本就备受歧视的日裔美国人,一夜之间成了“敌人”,成了“间谍”,他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尊严。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之名,将近14万日裔美国人关进了所谓的“拘留营”,讽刺的是,这些人中,三分之二已经是美国公民。
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放弃自己的财产,像牲口一样被驱赶到荒郊野外的营地,这难道就是他们宣誓效忠的国家?
这些营地,虽然不像纳粹集中营那样残酷,但也充满了压抑和不公,铁丝网隔离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也禁锢了他们的自由。
他们像囚犯一样生活,每天都要面对歧视和侮辱,即使在营地里,他们还要被迫工作,还要接受“爱国教育”。
为了组建一支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军队,美国政府设计了一份问卷,来测试他们的“忠诚度”。
其中两个问题,至今仍让人感到愤怒和荒谬:你是否愿意加入美国军队,并且不论被派遣至哪里都愿意执行任务?你是否无条件效忠美国、忠实捍卫美国免于任何来自国内外的攻击,并且放弃对日本天皇任何形式的效忠?
这些问题,对日裔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侮辱,他们中的很多人,世世代代生活在美国,早已将美国视为自己的祖国,但现在,他们却被迫在血缘和文化之间做出选择,被迫证明自己的“忠诚”。
许多年轻的日裔美国人,拒绝回答这两个问题,他们被称为“说不男孩”,被贴上了“不忠诚”的标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
战后,日裔美国人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他们要求政府道歉,要求赔偿,要求恢复名誉,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了迟来的正义。
1988年,美国政府正式道歉,并向每位受害者赔偿两万美元,2006年,政府拨款3800万美元,用于保护当年的拘留营遗址。
但这迟来的正义,并不能弥合历史的伤痕,对于那些经历过拘留营的人来说,那段黑暗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汤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一辈子都不敢开日本车,因为他害怕任何细微的举动,都会让人们质疑他对美国的忠诚,这种恐惧,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无法抹去。
日裔美国人的遭遇,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篇章,它提醒我们,种族歧视的危害有多么巨大,社会融合有多么重要。
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警惕历史重演,维护人权和公平正义,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信息来源:《美国圣荷西民众纪念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遭关押事件》环球网 《日裔美国人的拘留营血泪史:在“两个祖国”间挣扎》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