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无偿援助了纳米比亚4000吨大米,万万没想到,这个非洲小国回馈了

常常说说 2024-12-02 13:42:55

2016年,中国无偿援助了纳米比亚4000吨大米,万万没想到,这个非洲小国回馈了最后一个天价“大礼包”,甚至让西方国家都红了眼。   自1960年以来,纳米比亚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道路上,得到了中国的政治、道义及物质上的支持。赢得了深厚的友谊,于1990年3月22日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当时纳米比亚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那时起,中纳两国的关系不断发展,频繁的高层交往成为两国关系的显著特征。   2018年3月,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纳米比亚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建交后的三十多年中,中国对纳米比亚的援助涵盖了多个领域。

具体项目包括:修建经济适用房、儿童活动中心、农村小学和青年培训中心,以及毛泽东中学等教育设施。此外,中国还在纳米比亚实施了农业灌溉工程、水产养殖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到2022年5月为止,中国在纳米比亚已实施超过20个援建项目,这些项目触及农业、交通、边防、医疗和公共治理等多个重要领域。显著的项目包括纳米比亚首都国际机场公路工程以及奥姆萨蒂省和卡万戈省的两座地方议会大厦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和教育交流方面,中纳两国政府签署了合作协定,中国向纳米比亚派遣了教授和讲师,并接收了大量纳米比亚留学生。   中纳两国自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展开了深入合作,双方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展现了典范的南南合作精神。   回顾数十年前,纳米比亚曾是德国和南非的殖民地,经历战火洗礼后,在1990年迎来独立。这片土地虽然人烟稀少,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稀有的钻石和铀矿,引得世界列强虎视眈眈。   然而,独立之初的纳米比亚并不太平。1990年5月,一伙要求释放狱中同胞的奥万博族人与狱警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政府军展开镇压,更多平民惨遭杀害,激起奥万博人的公愤,叛乱就此爆发。战火让外国采矿者纷纷逃离,经济陷入停滞,国家深陷战乱泥潭。   虽然冲突最终平息,但战争的创伤却难以愈合。农业减产导致饥荒,难民人数激增,政府面对200多万人口陷入绝境。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一些西方国家起初也捐助了一些资金,但在发现纳米比亚"没什么油水"后便悄然退出了。唯有中国,以人道主义精神坚持援助,每年如约送来救命的粮食。   2016年,饱经磨难的纳米比亚人民再次收到来自中国的4000吨大米,解了燃眉之急。中方的善举让他们铭记在心。

谁曾想到,就在5年后,这个西南非小国竟回赠了一份惊天动地的"大礼包"——他们将本国最大铀矿的开采权,毫不犹豫地给了中国,还给出了十分优惠的价格。消息传来,就连美国都为之侧目。   要知道,作为核电和核武器的关键原料,铀矿可谓各国争抢的稀缺资源。中国科学家为寻找可供开采的铀矿也付出了巨大心血。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还专门成立铀问题委员会,派勘探队深入西北荒漠进行考察。然而几十年下来,发现的少量铀矿床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当时,全球90%以上的铀矿都掌控在美英手中,美方更是千方百计阻挠他国进口,中国一度陷入"铀荒"的窘境。   纳米比亚的慷慨回馈,证明了他们选择中国作为铀矿合作伙伴的决定是明智的。在开采铀矿的过程中,中方不仅为当地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医疗卫生是双方合作的一大亮点。中国援建了中纳疟疾防治中心,旨在降低当地居高不下的婴儿死亡率。除了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中方专家还培养了一批纳米比亚本土的医疗卫生人才,为疾病防控和医疗条件改善奠定了基础。   从四千吨大米到铀矿开采权的交换,折射的是中非人民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中国对非投资向来秉持互利共赢理念,在给非洲带去资金和技术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当地人才,造福当地民生。这种相濡以沫、真诚相待的伙伴关系,正是中非友谊历久弥新的奥秘所在。   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大背景下,像中国和纳米比亚这样平等互利、携手发展的南南合作典范,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用实际行动谱写更多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佳话。

0 阅读:53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