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北大校长蒋梦麟抛弃了老家的原配,执意要娶好友的妻子陶曾谷。他请胡适证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1-29 19:09:39

1936年,北大校长蒋梦麟抛弃了老家的原配,执意要娶好友的妻子陶曾谷。他请胡适证婚,江冬秀却将胡适反锁在家,说:不准去! 1962年2月,一代国学大师胡适在台北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他的夫人江冬秀虽悲痛欲绝,却也强忍悲伤,平静地操持后事。回首这段长达40余年的婚姻,江冬秀心中感慨万千。 时光倒流到1918年冬天,27岁的胡适在家人的催促下,迎娶了28岁的江冬秀。在当时的徽州,这个年纪结婚已属"老大不小"了。 胡适自嘲地在新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三十夜大月亮,二十七老新郎"。谁曾想,这桩被江冬秀母亲一手促成的婚事,竟成就了一段传奇。 江冬秀出身安徽望族,比胡适大一岁。一次偶然的机会,江母在胡适姑婆家看到了眉清目秀的胡适,便一心想把女儿嫁给他。 尽管胡家已经式微,但在江母的软磨硬泡下,胡家还是应承了这门亲事。 订婚后,胡适远赴上海和美国求学,与江冬秀通信渐少。 在家乡,有关胡适娶洋媳妇不回来的流言甚嚣尘上。江冬秀坐卧不安,三天两头到胡家帮婆婆做家务。 几经周折,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胡适才在27岁那年回到故乡,完婚。 婚后,江冬秀侍奉公婆,端庄贤惠,颇得婆婆欢心。 1918年冬,她随胡适到了北平,开始了京城太太的生活。尽管不识几个大字,但她并不怯场,很快便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在京城文人圈掀起了一阵波澜。 这位来自乡下的徽州女人,虽然缠着小脚,却活脱脱一个女中豪杰。 她与胡适的那帮文人朋友打交道,从不造作,不虚伪,总是以最纯朴真诚的本色示人。 她睿智而干练,很快赢得了太太们的信赖。连梁实秋太太要打离婚官司,都请她出面撑腰,最后打赢了官司。 就这样,江冬秀一时名声鹊起,她刚烈果敢又通情达理的形象,给那些文人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曾被她斥责管教的人,都由衷折服于她的人格魅力。 而对于胡适,这位昔日的金童,则被自己的发妻管得服服帖帖,在家里几乎难有发言权。 然而,在胡适心里,江冬秀也并非只是个泼辣刚烈的女人。 他知道她对自己的一片赤诚,明白她在维系这个家庭上付出了多少心血。尽管有时也抱怨她过于强势,但更多的,是感恩她在漂泊流离的岁月里,给了自己一个安稳的港湾。 回望半生,历尽风雨,江冬秀和胡适携手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哪怕是在晚年,当胡适远赴美国当寓公,家中一应开销全靠江冬秀的麻将赢钱来维持时,他也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只有江冬秀,才是他一生最值得托付的人。 1949年,随着政局的动荡,胡适举家迁往台湾。 尽管身在异地,江冬秀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艰难的环境中撑起了一个家。 在台湾,胡适的日子并不太平。他一边忙于教书著述,一边还要频繁往返美国,四处奔走。而江冬秀则留在台北,一肩挑起了家中的大小事务。 除了料理家务,她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两个尚在念书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窘迫,全家人的生计,几乎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为了维持家用,江冬秀想尽了各种办法。她利用过去在京城文人圈子里积攒的人脉,四处托人,帮胡适谋了个"寓公"的职位。 所谓"寓公",就是寄人篱下,借住在别人家里,同时也能借此谋得一份收入。 尽管远在美国,胡适对此也是心存感激。他在信中对江冬秀说:"你一片婆心,实在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江冬秀还举办家庭麻将会,靠每天赢几十元来贴补家用。胡适在美国听说后,不禁笑言道:"你这牌技,当真了得。" 江冬秀则淡然回应:"谋生而已,哪有什么了不了的。"就这样,在江冬秀的悉心经营下,这个家总算是渡过了难关。 之后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安稳。江冬秀一如既往地打理着家中的一切。胡适虽然常年在外,但只要回到家,就能感受到妻子的关怀备至。 江冬秀总是会为他准备好一切,叮嘱他按时服药,注意饮食起居。胡适曾对朋友说:"冬秀待我,可谓无微不至。这些年的风雨,若没有她,我是断然走不过来的。" 然而,好景不长。1962年初的一天,胡适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江冬秀悲痛欲绝,几乎昏厥。但她还是强忍悲伤,把后事打点妥当。送别了相伴一生的爱人,她慨然泪下:"适之,一路走好。这些年,委屈你了。" 胡适走后,江冬秀独自生活了12年。这12年里,她时常忆起与胡适相濡以沫的岁月。那些或苦或甜的回忆,都被她珍藏在心底。她常对人说:"适之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我从未后悔嫁给他。" 1975年,江冬秀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85岁。 她走得很安详,似乎只是去赴一场约会,与胡适重逢。在她的墓志铭上,家人这样写道:"江冬秀女士,胡适先生之妻,贤妻良母,相夫教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短短几行字,却道尽了她一生的坚守。 江冬秀与胡适的这段婚姻,跨越了半个世纪。他们相知相守,携手走过风雨。尽管生活坎坷,但正如江冬秀所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她心里,这一生,无怨无悔。

0 阅读:108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