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刚去世,72岁的茅以升就想要续娶,6个子女都没有反对。但当茅以升说出那个女人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1-29 19:09:39

妻子刚去世,72岁的茅以升就想要续娶,6个子女都没有反对。但当茅以升说出那个女人的名字后,子女都黑了脸:她不行! 茅以升先生,作为现代中国杰出的桥梁工程师和教育家,一生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中,有一位默默付出、不离不弃的贤内助戴传蕙女士。她不仅是茅先生的妻子,更是他事业上的好帮手和精神支柱。 茅以升出身书香门第,祖父茅谦是晚清颇有声望的水利专家。 受祖父影响,茅以升自幼学习刻苦,青年时代远赴美国深造,学成归国后即投身国家的水利建设事业。 他曾在多地担任重要职务,主持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的建设,为中国的桥梁事业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正是在建造钱塘江大桥的那几年,茅以升和戴传蕙的感情经受住了考验。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加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钱塘江大桥的修建举步维艰。 作为工程的总负责人,茅以升昼夜操劳、废寝忘食。为了丈夫的事业,戴传蕙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不仅要照顾好几个年幼的孩子,还要时刻担心在工地的茅以升的安危。 巨大的身心压力让本就体弱多病的她病情加重,一度陷入了严重的抑郁。 面对事业和妻子,茅以升选择了后者。他冒着工期延误的风险,委托好友将戴传蕙送到北京静养,并亲自带她去医院治疗。 在茅以升的悉心照料下,戴传蕙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她知道丈夫为了钱塘江大桥付出了多少心血,便 鼓励他重新投入工作。 在妻子的支持下,茅以升终于带领团队攻克了重重难关,于1937年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宏伟的现代化桥梁。 然而,这份喜悦没能持续多久。1937年底,侵华日军逼近杭州,国民政府下令炸毁钱塘江大桥,以阻止日军进犯。 接到命令的茅以升悲痛万分,但为了国家利益,他还是忍痛下令炸桥。这一幕,让他和妻子刻骨铭心。 直到抗战胜利后,钱塘江大桥才重新修复。 经此劫难,茅以升夫妇的感情更加深厚。在那个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年代,戴传蕙始终不离不弃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他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她是茅以升背后最坚强的支柱,用自己朴素而伟大的爱,托起了一代工程巨匠的辉煌人生。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茅以升的情感生活更像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戏剧。作为一位有妻有子的男人,茅以升却在外有了另一段情。这份情,不仅为他的生活添了隐秘的色彩,也给他平静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波动。 1946年,身为一个初到苏州工作的知识分子,茅以升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被介绍给了权桂云。 权桂云那时正值芳华,面容秀丽,性格温婉,与茅以升一见如故。 权桂云的背景虽然普通,但她的美丽与贤惠,却让茅以升对她念念不忘。 此时,茅以升已经与戴传蕙有了数年的婚姻,育有子女。 但戴传蕙因长期照顾家庭,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远在苏州的茅以升,孤独与寂寞难耐,终是没能守住诱惑,开始了与权桂云的同居生活。 两年后,二人甚至有了共同的女儿——茅玉麟。 茅以升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不对,他心中有愧于戴传蕙,但又无法割舍与权桂云的情感。 在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对权桂云坦白自己的家庭状况,并承诺负责她和孩子未来的一切生活。 数年的隐瞒,茅以升一直处于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当他最终决定向戴传蕙坦白时,他试探性地向戴传蕙提起过类似的话题,希望能从她的反应中寻找到一丝宽慰。戴传蕙虽然初时表现得平静,但内心的波澜无人能知。 戴传蕙病重期间,茅以升始终不离不弃,一直在病房中陪伴。 尽管戴传蕙生病,她却逐渐体会到了茅以升的愧疚与关怀,她的心逐渐软化。她了解到丈夫的辛苦与不易,也意识到生命的无常,最终决定原谅他,甚至建议茅以升在经济上更加关照权桂云母女。 然而,他们的子女对这段外遇的知晓,却引发了强烈的反弹。他们无法接受父亲背叛母亲,特别是茅于越,他的愤怒与失望让他选择了与父亲疏远。 对他们来说,父亲的行为是对母亲爱情的背叛,是对家庭的不忠。 当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的孤独与悲伤达到了顶点。尽管孩子们在物理上回到了他的身边,但他们的心已远离。 茅以升在晚年提出再婚的想法时,虽然6个子女都没有反对,但当他说出欲与权桂云正式结婚时,子女们的态度骤变,都纷纷表示她不行,显示了他们对这段关系的不认可。

0 阅读:128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