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新闻周刊《多地“躺平式”干部被调整背后》有感 一般人们的认知,考核完毕

传播正聊社会 2024-11-29 02:52:40

读中国新闻周刊《多地“躺平式”干部被调整背后》有感 一般人们的认知,考核完毕后上台领奖的都是优秀的,我们这里真还没见过给差的颁奖,这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全国多地开展寻找“躺平式干部”、颁发“蜗牛奖”的活动,还真是别出心裁,不知道在台上当众领这种“殊荣”的单位和人员是何种心理。 何为躺平干部,文中给出的解释是:不主动担当作为,工作消极被动、安于现状,缺乏干劲斗志,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直接“躺平”,被称为“躺平式”干部。躺平干部危害性很大,耽误群众办事效率,影响群众利益,损坏单位在群众中的形象。 我发现作者列举的案例多来自南方,这并不是说北方没有这种干部,说句实话,北方的躺平干部好像比南方多点。南方敢于开展“蜗牛奖”、“躺平奖”,来源于自信,来源于干事的决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南方的营商环境整体优于北方的。 现实中也遇到过躺平式干部,第一种就是那种纯混日子的,反正我在体制内,谁也不能把我咋。第二种是基本的工作没有问题,但遇到有点难度和压力的事情,采取推、躲、拖、绕。 出现这类干部,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1、干的越多以后分的也越多,也容易犯错误受被问责,不干却没事,索性不干了。 2、对有些形式主义的工作反感,对一些政策和实际情况冲突较大工作的无奈。 3、工作态度和能力有问题,不适应工作岗位 4、开始特别用心,后来升迁提拔无望,干脆不干了。 整治躺平干部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那就是赏罚分明,给干事担当的的人多点容错纠错机会,公平升迁通道,不干事不担当的绝对不能评优提拔,而且还要用文中的办法让他们在众人面前亮亮相出出汗,知耻而后勇嘛。

0 阅读:35
传播正聊社会

传播正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