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时拉了个表,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两张图告诉你为啥平台迷信大厂大ip,19年网剧崛起前,爆剧几乎被大厂大ip垄断,非偶像剧类的也大多为知名文学作品改编,而仅剩的几部,除了真的能人抬剧的国民大花们,就剩最高检出品的人民的名义了
如果你非要说上星时代已经远去,19年以前不具有参考性,那可以看看19分水岭后近五年的情况,20年起视频平台崛起,网台分离,娱乐方式多样,圈层分散,长剧破圈难,爆剧锐减,能达到大热播或以上的剧,百分之七八十依然是大厂/大ip(至少有一)+知名/流量主演(至少有一)的配置。
一年成百上千部剧里,能以小博大的属于凤毛麟角,非大厂|普通ip或无ip+新晋生花(或认知度较低的主演),最高上限是大热播,就算如此,班底里也会有一位有过热播剧实绩打底的导演把控全局,三无A级剧能闯出来的也不过一部陈芊芊。无大厂无ip无导演编剧兜底,平热都是撞大运,冲上限基本没可能,好竹不一定出好笋,歹竹能出好笋的概率只会更低。
让演员脱离班底来扛剧,就像指望真空环境下种出食物一样,是个伪命题,扛剧的演员其实是好班底冲的比别人高,差班底能保下限。但作为已经出头的演员,保下限只会是消耗,冲高才能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觉得出头的生花,都不要排斥互相合作,也都要去争取大厂大ip,强强联合永远比一人拖飞机更能创造爆款和实现越阶。市场想盘活,其实也是得把好牌都聚集起来,把蛋糕做大,腰尾部的才能分一口,先富带动后富就是这个道理。好牌分散了每个人都只能关门吃自己的,当然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