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这病,活不过两周了。”2015 年,山东一女子突发绝症,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谁知丈夫的一个决定,竟让奇迹发生了。
2015年3月,山东的一座小村庄,单书玲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在田里干活,突然间,背部传来一阵剧痛。她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劳累过度。可是,痛感越来越剧烈,身体开始无法支撑,她艰难地放下工具,准备回家休息。
然而,她最终无法忍受剧痛,跌倒在田地里。周围的村民发现后,立刻将她送到医院。当时,单书玲的丈夫欧吉明正在外面忙碌,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家。医院的检查结果让他们几乎无法接受——单书玲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
“得了这病,活不过两周了。”医生的这句话像晴天霹雳一样让整个家庭瞬间陷入绝望。主动脉夹层是一个极为致命的疾病,病发后死亡率极高,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医生还告知,手术费用高达20万元,这对于这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欧吉明从没想过会遇到这样的大难。他从未想过,这样的疾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妻子,一直是家里最辛勤的劳动力,健康的象征。他震惊之余,脑海一片空白。
家庭的经济状况让他感到更加沉重。作为一名农民,欧吉明每天辛苦劳作,收入微薄,根本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手术费用。
单书玲虽然身体虚弱,但仍然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她深知,如果手术失败,家里的债务将是无法承受的沉重负担。她痛苦地做出了决定:“如果手术不成功,你们不仅会失去我,还会陷入无尽的债务中。家里还有孩子,我不能让你们承受这样的痛苦。”她决定放弃治疗,回家等待命运的安排。
然而,欧吉明无法接受这一切。他心中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无法眼睁睁看着妻子就这样离开。经历了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给妻子争取一线生机。他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但如果连妻子的生命都放弃,那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他决定借钱救妻子。欧吉明开始向亲戚朋友求助,四处借款。虽然许多人因为自己也有困难无法提供帮助,但也有些亲戚伸出了援手。经过几天的奔波,欧吉明终于筹集到了20万元。这笔钱虽然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给了他一个希望。
3月14日,欧吉明带着妻子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虽然此时的单书玲已经极度虚弱,但她依然坚强地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一路上,欧吉明在内心祈祷,愿妻子能够挺过这一劫。他知道,这一路的艰辛,可能就是他们生死之间的一道天堑。
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单书玲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她被送入急诊科,接诊的医生在查看她的病历后表示,能够撑到现在已经是医学奇迹。医生告诉欧吉明,主动脉夹层的病情非常复杂,手术成功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如果放弃治疗,妻子将面临生命的危险。
欧吉明毫不犹豫地表示:“无论如何,我都要救她。”医生见他决心如此坚定,迅速安排了手术。虽然医生提醒他,手术的风险极大,但欧吉明内心已没有退路。他知道,生命有时只是一线之差,而那一线,希望就在手术台上。
手术当天,单书玲被推入手术室,欧吉明坐在门外,心如刀割。他不断在走廊上踱步,焦急地等待着手术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术的进展引发了他内心的恐慌。手术长达9小时,医生们在手术中发现了更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尤其是缝合医生的手被针扎破了,这在这样高风险的手术中,几乎等于一个致命的意外。
然而,医生们依然坚持着,尽全力完成手术。经过一番艰难的操作,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单书玲的心脏恢复了跳动,手术的成功,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但医生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恢复依然充满挑战。
手术后,单书玲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她的血压一度飙升到200多,这让医生们再次陷入紧张,任何不稳定的血压都可能导致手术缝合部位的破裂,危及生命。医生们紧急进行了降压处理,终于将她的情况稳定下来。此时,欧吉明已经精疲力尽,但看到妻子终于度过危险,他的内心感到一丝安慰。
几天后,单书玲的情况渐渐好转。手术后的第四天,她就成功摘下了呼吸机,第五天,情况逐渐恢复,最终转入普通病房。经过几周的观察和休养,单书玲的身体逐渐恢复,最终迎来了真正的康复。
这场生死较量让欧吉明和单书玲更加珍惜彼此。虽然手术费用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他们重新拥有了最宝贵的东西——健康。欧吉明深知,生命的意义远超一切,他的坚持与单书玲的坚强,最终战胜了命运的捉弄。
回到家中,单书玲和欧吉明的家庭虽然负债累累,但却充满了感恩与希望。家人们对他们的坚韧与爱情感到敬佩,单书玲和欧吉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无论未来如何,他们知道,只要彼此依靠,就没有什么能够击垮他们。
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在面对生死时展现出的爱与责任,感动了无数人。而这段经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杏田家居张宏理
好感动啊!人间只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