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4岁的叶企孙在大街上乞讨,他走到一个学生跟前,低头偷偷说:“给我点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1-24 00:21:55

1972年,74岁的叶企孙在大街上乞讨,他走到一个学生跟前,低头偷偷说:“给我点儿钱。”学生以为是拾荒老人,转头递钱时,却大吃一惊:“怎么是你?” 叶企孙教授,被誉为中国近代物理学之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早年,叶企孙怀揣着对科学的热忱,远赴美国求学。 在异国他乡,他刻苦攻读,潜心研究,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故乡的影子总会浮现在他的脑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叶企孙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忧虑。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成归国,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4年,叶企孙学成归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他受聘于清华大学,担任物理系主任一职。 在这个岗位上,他殚精竭虑,倾尽所学,为培养中国的物理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叶企孙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极高,但他的言传身教,却让学生们如沐春风。 他常常与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物理学子脱颖而出。 然而,中国的命运并没有给叶企孙教授一个安静治学的环境。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中国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校的师生被迫西迁,在云南组建了西南联大。 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简陋的教室,匮乏的设备,但叶企孙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他们依然埋头苦读,教学相长。即使是在轰炸机的轰鸣声中,他们也坚持着教学和科研的工作。 叶企孙教授经常鼓励学生们说:"我们虽然身处逆境,但我们依然要向着科学的殿堂前进!" 正是在这个艰难的岁月里,叶企孙教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他的学生中,有钱三强、李政道等大师级的人物,也有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在叶企孙教授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叶企孙教授常常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寄望着这些学生能够成为中国科学事业的中流砥柱。 在抗战的烽火中,叶企孙教授还展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他的学生华罗庚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叶企孙教授看中了他的数学天赋。他力排众议,资助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后来,华罗庚果然不负所望,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另一位学生熊大缜,则秘密奔赴冀中抗日根据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战做贡献。 叶企孙教授得知后,不仅没有阻拦,反而暗中组织学生支援熊大缜的工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叶企孙教授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但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国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然而,命运却和叶企孙教授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1972年的一个寒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人正在行乞。 他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地走到一个学生面前,低声下气地说:"同学,能给我一点钱吗?"学生转过身,正准备掏钱时,却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这位乞讨的老人,竟然是他曾经的恩师叶企孙教授! 叶企孙教授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困境,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学生的无私奉献。 原来,早在抗战时期,叶企孙教授的爱徒熊大缜就曾遭人诬陷。 叶企孙教授闻讯后,四处奔走,为熊大缜申冤,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在冒着极大的风险。 但叶企孙教授却毫不犹豫,他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学生鸣不平。 建国后,叶企孙教授仍然没有放弃为熊大缜申冤的机会,他的行为再次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嫉妒。 流言蜚语开始在校园里流传,叶企孙教授的名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叶企孙教授的悲惨遭遇,让人不禁唏嘘不已。他为中国的物理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却在晚年遭受如此的凄凉。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叶企孙教授依然心系学生。 当他的学生认出他,想要上前搀扶时,叶企孙教授却摇摇头,说:"你认错人了,以后不要这样称呼我。"他不愿连累学生,宁愿自己独自承受这一切。 幸运的是,叶企孙教授的悲惨遭遇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1972年5月,他的教授待遇得到了恢复,爱徒熊大缜也得到了昭雪。 叶企孙教授搬进了一室一厅的住房,开始领取每月350元的薪水。这对于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慰藉了。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教授在病床上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他嘴里喃喃地说:"我要回清华..."这个名字,承载了他毕生的心血。叶企孙教授最终闭上了眼睛,带着对清华、对学生们的无限眷恋,走完了他79年的人生历程。 他为中国培养了79位院士,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贡献! 叶企孙教授来时孤身一人,却为中国的物理学事业点燃了一盏明灯;他走时片叶不沾身,却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栋梁。 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奉献,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铭记。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 阅读:1402

评论列表

随意

随意

32
2024-11-24 16:28

无语。

人民车夫

人民车夫

21
2024-11-24 17:03

又在这里拉仇恨,有啥意思啊,美利坚狗粮吃的饱

云侠

云侠

15
2024-11-24 18:31

心痛无语,不知为什么。

用户11xxx14

用户11xxx14

12
2024-11-24 18:13

严谨一点,1972年寒冬在要饭,1972年5月就350元?这什么逻辑?早春还是严冬?

用户65xxx18

用户65xxx18

6
2024-12-26 19:41

认知能力不行啊,悲哀

用户13xxx12

用户13xxx12

2
2024-11-24 15:49

[大哭][大哭][大哭]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