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死后,小24岁娇妻于立群在帮助他清点遗物时发现一封信,看过之后自缢而亡。这是为何? 1979年2月,寒冬乍暖。 于立群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面对丈夫郭沫若的遗物,悲从中来。她和郭沫若相差24岁,按理说还很年轻,却已成了寡妇。 为了排遣内心的悲伤,于立群决定整理郭沫若的遗物。 她想借此机会,重温两人的甜蜜回忆,也想为丈夫保存一些纪念品。 于立群一件件地检视那些物品,有郭沫若的手稿、信件、照片、日记本等。触摸着丈夫的字迹,仿佛又感受到了他的体温。 突然,一个泛黄的信封吸引了于立群的注意。 那封面上没有署名,但字迹有些眼熟。于立群带着一丝好奇,拆开了信封。 读着读着,她的脸色逐渐变得苍白,手也开始颤抖。 她怎么也想不到,这封信竟然揭示了丈夫和自己姐姐不为人知的隐秘往事。 原来,早在1934年,于立群的大姐于立忱在日本治病期间,就与郭沫若相识并陷入了热恋。 然而好景不长,于立忱意外怀孕,去信向郭沫若求助,希望他能承担起父亲的责任。 没想到郭沫若不仅冷酷地拒绝,还要求于立忱去打掉孩子。于立忱伤心欲绝,在绝望中服药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封信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于立群心中丈夫的完美形象。 原来,郭沫若不仅是个不负责任的"渣男",还是害死自己亲姐姐的凶手。 更让于立群难以接受的是,她竟然多年来一直与这个"仇人"同床共枕,还为他生儿育女。 悲愤交加的于立群再也无法承受这残酷的现实,她感到人生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 在极度绝望之下,她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段与"渣男"的不幸婚姻,也了却自己的一生。 就这样,命运跟于立群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曾经,她和姐姐于立忱都对郭沫若一见倾心,还梦想能与他厮守终生。 然而谁能料到,最后等待姐妹二人的,竟是如此悲惨的结局。天妒红颜,莫过于此。 时间倒回到1934年,于立忱因患上肺病,离开上海前往日本静养。在东京期间,她结识了同样寓居日本的著名文人郭沫若。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于立忱天性热情洒脱,思想前卫,这正好迎合了郭沫若作为文人的浪漫情怀。他们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 然而,这段看似甜蜜的恋情,却在于立忱意外怀孕后走向了悲剧。 她欣喜若狂,以为可以与郭沫若结婚生子,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没想到,当她向郭沫若报喜时,对方却显得异常冷淡,不仅不愿承担责任,还强硬要求她去打掉孩子。 于立忱万万没想到,自己深爱的男人竟然如此薄情寡义。 她百般哀求,郭沫若却依然无动于衷。 绝望之下,于立忱含泪打掉了腹中的骨肉。她觉得自己再也无颜面对这个世界,便服药自尽了。 年仅31岁的于立忱,就这样香消玉殒,埋葬了所有美好的梦想。 其实,早在与于立忱相恋时,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就已经一团糟。 他20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张琼华成婚。但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愉快,夫妻感情淡漠,郭沫若婚后不久便离家独居。 后来,他又与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同居多年,还生下五个孩子。 1937年,郭沫若因参加革命,突然决定回国,却丢下佐藤富子和一群孩子不管不顾。 于立忱去世八个月后,郭沫若又对其妹于立群一见倾心。 当时的于立群已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电影明星,倾国倾城,风华绝代。郭沫若对这位小自己24岁的少女芳心暗许,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于立群对姐姐的死因尚不知情,却对这位文坛泰斗心存敬仰。在周恩来的牵线搭桥下,两人很快喜结连理。 婚后,于立群毅然决然放弃了大好前程,全心全意相夫教子,独自抚养他们的六个孩子,操持家务,任劳任怨。 而郭沫若则依然我行我素,全身心投入创作和革命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生活甚是清苦。 谁能想到,这段表面上恩爱有加的婚姻,最后却以如此悲剧收场。当于立群得知丈夫竟是害死自己亲姐姐的元凶时,她彻底崩溃了。 原来,自己不仅嫁给了一个"渣男",还成了姐姐的情敌。这种毁三观的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 于立群悔恨交加,恨自己当初没能看透郭沫若的真面目,也恨姐姐没把实情告诉自己。如果早知道真相,她说什么也不会嫁给这个男人。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生儿育女,夫妻多年,是无法抹杀的事实。无法面对残酷现实的于立群,最终选择自杀殉情。 悲剧的根源,还要追溯到那个婚姻不自由、包办盛行的旧社会。 在那个年代,女性没有自主的人生,只能成为男权附庸。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就是这种悲剧的典型代表。她们满怀理想地追求爱情,到头来却只落得个凄惨收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郭沫若死后,小24岁娇妻于立群在帮助他清点遗物时发现一封信,看过之后自缢而亡。这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1-22 19:30:25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