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岁那年,全家从新邵农村,搬到了邵阳市衡器厂附近居住。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5毛钱一本的武侠小说租书店。
跟许多80后一样,金庸与武侠构筑起了我年少时贫瘠的精神世界。在嘈杂的街道边,我可以捧着书美美的读上一整天。
以至于很多年后,我仍在立志成为一名小说作者,2009年,我写了一部名为《乱红》的武侠小说。
这件事很多老读者都知道,一年的心血最后只拿到8000块的稿费。这件事对我的伤害太深了,于是决定弃文从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心里,那个武侠梦一直都还在。
也许这就是先生的魅力,有他在,热血、沧桑与侠义就可以武装起一个时代,没有先生的日子,江湖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先生的江湖,以“义”字立心,讲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起于侠义,展于正义,有容乃大。
先生的江湖,以文化为肌理,降⻰⼗⼋掌、打狗棒等武功绝学及道具,无不彰显着传统⽂化的⽓质和精神。
不管你是⼏零后,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先生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
然而影视创作很快进入了演员翻新、剧情不翻新的创作定式,这个时候,一个天马行空的徐克,赋予了经典不一样的江湖世界和人性洞察。
徐克的偶像是一代武侠大师胡金铨,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总能看到胡金铨的影子,比如大漠黄沙、星河落日、空山竹林……而他的作品往往又少了胡金铨的肃杀血腥,多了飘逸和意象。
由于他对经典的“叛经离道”,被冠上了“怪才”这一大IP。徐克的电影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属性登上了“新浪潮”运动、“新武侠”电影的高峰。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已经阔别“江湖”很多年。
原因很简单,由于“美玉”在前,一味遵从原著没有新意难以超越经典,改编太过又会陷入“魔改”争议,大家又不满意。
如果我们对先生的江湖电影还抱有什么期待,也许只有“徐老怪”了。只有他的奇、他的险、他的诡、他的异,才能走出如今电影艺术的“舒适圈”,营造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武林。
这件事,在今年终于成了。
从100、31、50这三组数字,足可以看出这件事的意义和不容易。
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
这是徐克时隔31年再次执导金庸作品。
也是《射雕英雄传》时隔近50年重归大荧幕。
徐克是每一个镜头都要自己画一遍的导演。从2018年开始筹拍,到去年5月开拍,历时五年,足见其用心。
徐克版《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能否满足我们对武侠电影阔别多年的浪漫向往?
2025开年大作,射雕英雄再战江湖,问一声人世间何以为侠?英雄义气,护国卫家!
青春虽已逝,回首仍热血。大年初一,约吗?#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俊杰
这本吗?
怎能忘记 回复 11-16 08:49
怎么样
俊杰 回复 怎能忘记 11-16 21:48
[笑着哭]还没来得及看[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