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与大学生心灵对话》书稿之二 前 言 万巍——安徽工业大学创新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常规的大学教师的成长之路,本人特有多年游历全国的人生经历,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各种接触,洞悉人心,深刻体察社会和每个人的细枝末节,并积极思考和总结对自己今后成长和发展有益的思想和经验。本书思考深入,视角独到,我将在与学生多年交流、沟通和实际接触当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做法,将自己多年总结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能够得以传播和发展。 交流对话,是人类得以沟通的根本之路。本书用对话的形式,先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起,进行以心灵对话为特征的交流,期望通过本书,对每个读者产生深层的人生思考,从而明晰自己、检验自己和坚定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成长、生活、工作和人生的感悟,用大学教师也是一名普通中国人的思考、交流和引导的方式,探讨青年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以相关话题的实例,对应中国某些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期许读者的共鸣和肯定。同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与大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以自己的思考,尝试深入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和对话,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释疑解惑,期盼他们形成符合中国当代发展的行为规范,最终用于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 本书对渐进功利的中国社会的变迁及成因进行了思考和归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我广闻综见,爱好广泛,我非常善于与各种人群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同时也希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帮助。坚信交流是社会存在的基石,并在教育教学之外,与各种人群和学生建立起了正常而独特的新型关系。每个人的成长和教育,都伴随着人生阅历和感悟。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自我实现,取决于对社会和自我的人生价值的判别取舍和具体实现的过程。 在和大学生的教育和交流中,思量他们的成长道路,探寻他们的性格、秉性等人文习惯和特征时,不仅仅是以一个师者和长者的身份,更是以一个思考者、关心者和指导者,对他们进行课业教授之外的传道和授业。在18 岁的青春年华进入大学校园,每个大学生均已成年,然而在这青年至成年成熟的关键时刻,还有几多真正让他们成熟的亲人、长者陪伴?学会长大,学会成长,在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呵护中,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后,在大学阶段成人后,必须成为相对独立的的个体。在自我成长和成熟的要求下,就像河水即将出闸般必须得到疏浚,这是关键。在大学校园中,相近青年人群的聚集,相互借鉴和比较的成长,都是在中国改革宏观基础上的共同成长集合,很难能有几何级数的加速。而中国社会现实却不会只要求有简单的知识给养,更多的是需要成熟的思维、行为乃至人性高度,这些需要每个人不只获得同等基数的积淀,更需要最大付出,才能取得奋斗的成功。 在本书中,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必须注意的问题,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建议,目的就是使他们能够在大学阶段有目的地磨练自己,让自己在大学学习结束走入真实中国社会后,能适应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和进步的要求,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的建设者,成为中坚。 特别声明:本文中有些引文无法找到文章的确切出处和作者姓名,因此可能未全部注明,特此声明,见谅! 目 录 第一章 昨天和今天的成长、奋斗、情感和行动 //1 第二章 爱国家、爱民族 //124 第三章 情感问题 //134 第四章 “民强不等于国富”引出的问题 //148 第五章 谈谈成绩、身体的话题和建议 //160 第六章 当代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和纾解 //170 第七章 对不同地域的人的性格特点的思考 //234 第八章 信仰引出的问题 //256 第九章 思虑中国 希望中国 //268 第十章 结语和预告——明天必将灿烂 //310 (未完待续)
我的《与大学生心灵对话》书稿之二
丁奉聊情
2024-11-07 15:41: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