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非常惊讶的是,万巍对一些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作了言正词严的抨击,对各行各业以假

丁奉聊情 2024-11-03 21:43:07

令我非常惊讶的是,万巍对一些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作了言正词严的抨击,对各行各业以假乱正的邪门歪道作了鞭劈入里的揭露…… 他还从美国的橄榄球、棒球谈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又从古希腊文化谈到体育精神,由此直抒己见:体育精神提倡的是一种蓬㪍向上的竞争精神,是一种一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一种开放进取的创新精神。 …… 总之,从他的书中,能清晰地感触到他对各类科学技术的创新异常敏感,他对各种社会弊端嫉恶如仇。这无疑让我对他产生了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赏识。他虽然是一位大学教授,但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书匠。他啊,身处大学校院,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正因为他情系国家,心怀千端,才使自己摆脱了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所谓世俗教师,而是上升为堂堂正正的衔命教师。细读这本书,我还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正因为万巍是一个有思想深度又有心胸广度的大学教授,才会以罕见的热忱与使命感,情不自禁地挥毫泼墨,把他长期观察大学校园生活的思考,把用心映照年青学子喜怒哀乐的深切体会,然后用真情实感烹文煮字。这本书也许在叙述方面还不够简练,章法的按排上尚欠妥贴,但字里行间自始至终洋溢着作者“望子成龙”的激情。诚如他所述,他的每一堂课都极其生动,充满着活力,用智慧启迪学生,以灵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我想,这就是教师的激情。万巍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倘若教师没有激情,他的教育生涯就不可能善始;教师没有高瞻远瞩的社会担当,就不可能肩负教人育才的崇高职责,自然不能善终。 写到这里,虽欲罢不能,但自知也多多少少地讲出了肤浅的读后感。那如何收笔呢?我想起了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人生有涯,胸浅志短的人的天地必然窄小局促。相反,胸有大志的强者,眼光有多远,天就有多宽;心胸是否博大,地就有多厚。万巍以他的强者的性格为自己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不仅如此,他还用心灵与学生对话,热忱地启蒙学生,要做个真正的强者,就应该用不断的努力为自己开创出崭新的天地。 曹致佐简历 1942年生于上海。1958年至1980年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工作。1959年至1963年在“马钢职工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至1986年在马鞍山市文联工作。1986年调上海作家协会。 曾任马鞍山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作家协会《作家与企业家报》负责人,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用微笑迎接风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散文集《雷神之水》(2013年文汇出版社出版);话剧《青出于蓝》(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电影文学剧本:《青春似火》(合作,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年拍摄)、《平静的激流》、《献给罪犯的鲜花》;短篇小说《魔力》(人民文学1986年第6期);《石级巍巍兮》(《散文》杂志1987年第7期)》等;纪实文学:《巴金与陈登科心有灵犀》;报告文学《第二次创业》(合作)》获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经营大师优秀作品奖。正在创作中的长篇纪实文学《周恩来与中国电影》于2016年的上海市召开文学精品创作会议上被纳入“精品创作”之列,并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2016年重大文艺创作度的资助名单。 下面7~18图,是我的学生写“他和我”!无意当中,我在网上看到的!谢谢您、您们,曾与我在我的课堂上面对、心照的每位老师、同学和朋友! (未完待续)

0 阅读:0
丁奉聊情

丁奉聊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