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年轻作家张恨水被迫结婚,洞房花烛夜,张恨水一边嫌弃妻子貌丑,一边与妻

老阿七说史 2024-10-31 11:32:02

1914年,年轻作家张恨水被迫结婚,洞房花烛夜,张恨水一边嫌弃妻子貌丑,一边与妻子同房行夫妻之事,不久后,妻子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张恨水却怒骂:“真是晦气!” 妻子听到这话,原本就凄凉的心境更是心如死灰,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年幼的女儿,无声流下一滴又一滴的泪水……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但后来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心中感悟颇深,于是便执意改名张恨水。 只是同李煜的多愁善感以及对小周后的怜惜不同,张恨水对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可是嫌弃到了骨子里。 原因就在于张恨水认为这场婚姻是“骗婚”,张恨水一生有过三任妻子,但要说最令张恨水心不甘情不愿的结婚对象就是她的第一任妻子徐大毛。 张恨水认为徐大毛人如其名,不仅貌若无盐,而且没有文化,与自己的结合更是一场“骗婚”,因此,对于徐大毛,张恨水心中十分怨恨且嫌弃。 张家世代习武,且喜欢走南闯北,但到了张恨水这一代,似乎就变了性,张恨水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喜爱以及极高的天赋。 张恨水钟爱读书,可以说上一句“书痴”,每天捧着书籍看个天昏地暗,对于习武之事更是百般嫌弃,哪怕父亲多次劝说,张恨水都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进行反驳。 父亲去世之后,张恨水家道中落,家中几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张母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带着张恨水兄妹六人回到了老家。 19岁时,张恨水已经展现了极高的天赋,并且在章回小说方面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因此张恨水决定离家在外谋求一番天地,但张母却希望张恨水留在家中安稳度日,于是便想为张恨水定下一门婚事。 最初,张恨水是十分抗拒的,无奈之下,张母只好好言劝说:“你自己的婚事可以自己选择结婚对象,娘不强迫你,你自己相中了咱们再去提亲。” 听到母亲这般说,张恨水抗拒的心思便少了一些,于是追随母亲一同前往徐家,见到徐家姑娘的第一眼,张恨水是满心欢喜的,因为那姑娘长的眉清目秀,模样好,身段也好。 对此,张恨水心中的排斥便减少了大半,对结婚也有了一定的憧憬,于是便让母亲去徐家提了亲,徐父是当地的教书先生,张恨水得知后对这门亲事更是满意的不得了。 1914年,张恨水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年纪轻轻就有这番成就俨然算是功成名就,徐家人对张恨水也是满意的不得了,于是双方就这样定下了婚事。 同年,张恨水与徐家姑娘成婚,洞房花烛夜,张恨水一脸喜意回到新房,想要与徐家姑娘一夜春宵,可当张恨水一脸激动地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时却傻眼了。 “你是谁?” 张恨水一脸震惊地看着面前的新娘,心中涌起惊涛骇浪,眼前的姑娘根本不是自己见到的姑娘,莫非自己被“骗婚”了? 实际上,还真就是这样,徐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徐大毛,长相一般,称不上小家碧玉,二女儿长相眉清目秀,十分漂亮。 一转眼,大女儿就到了婚嫁的年龄,可却迟迟找不到对象,徐家父母为了这个女儿可是操碎了心,恰逢当时张恨水前往徐家相看,于是徐家便来了一出“狸猫换太子”。 张恨水当时见到的姑娘正是徐家的二姑娘,可洞房花烛夜,红盖头下的姑娘却是徐家的大姑娘,这让张恨水感到十分气愤,可当时张恨水已经与徐家大姑娘徐大毛拜堂成亲,又掀了红盖头,可谓是生米煮成了熟饭。 母亲劝说张恨水接受:“女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大毛不嫌弃咱家穷,既然成了亲,你就好好对人家,也算是了了我一桩心事。” 出于孝道,张恨水接受了徐大毛,但张恨水对徐大毛的长相十分嫌弃,认为妻子貌丑,可洞房花烛夜,张恨水还是和徐大毛同房行了夫妻之事,并且后来也多次与徐大毛同房,不久后,徐大毛就怀孕了。 只是张恨水却一走了之,徐大毛顺利生下一个女儿,张恨水得知后连连怒骂,口口声声说晦气,更是没有回去见女儿一面……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张恨水》

0 阅读:577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