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汉纪•孝昭皇帝.91 汉纪•4•5•6/13孝昭皇帝•考注:卫律,平、燕仓、杨敞、杜延年、韩延寿、魏相、杜周、韩义、张安世、比干,备注:子卿,日食既, 一).汉纪•4/13孝昭皇帝 【考注】卫律:汉武帝、昭帝时期,匈奴人,丁灵王。与李广利兄弟交情颇好,因此李延年曾在汉武帝面前举荐卫律,出使匈奴。李延年因巫蛊之事被捕,卫律怕被株连,便投降匈奴,被且鞮侯单于封为丁灵王。 【备注】子卿:在文言语境称为“卿”“君”“足下”“阁下”等,以表示对人的尊称。例如:“子卿何为至此?”可说成“卿何为至此?”“君何为至此?”“足下何为至此?”“阁下何为至此?”等。 二).汉纪•5/13孝昭皇帝 【备注】日食既:日全食结束。“既”表示“尽、完”;“既”为“……之后”“完了”“结束”等意思。如“食既”就是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二次内切时的位置关系,也就是全食阶段的开始之后。 三).汉纪•6/13孝昭皇帝 【考注】 ①、平:燕王刘旦的国相“平”,历史上的记载较少,连姓名都没有;曾劝阻刘旦参与上官桀等人的谋反计划。刘旦没有听从平的劝阻。后来,上官桀等人的谋反计划败露,刘旦自杀而死。 ②、燕仓:西汉初年名臣。曾担任稻田使者这一官职。在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和鄂邑长公主、燕剌王刘旦谋乱时,燕仓得知了他们的阴谋,将此事告知了大司农杨敞。因为这一功劳,燕仓被封为宜城侯。在维护西汉朝廷的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杨敞:字子明,号君平,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是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是赤泉侯杨喜曾孙,太史令司马迁之婿。公元前87年,汉武帝托孤重臣大将军霍光辅佐汉昭帝执政,杨敞因谨言慎行受到霍光赏识,先后担任军司马、长史、搜粟都尉等官职。公元前81年,被任命为大司农。公元前80年,上官桀谋反,燕仓告知杨敞后,杨敞因谨慎未上奏检举,而是装病在家。后来燕仓告知杜延年,杜延年上奏检举,燕仓和杜延年都得到封地,杨敞却因未告发未得封侯。公元前77年,杨敞任御史大夫,公元前75年任丞相。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杨敞参与了霍光等人商议废立皇帝之事,一个多月后去世,谥号为“敬”。 ④、杜延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西汉武帝时期御史大夫杜周的小儿子,世称“小杜律”;汉昭、宣二帝时期,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通晓法律,始元四年即公元前83年,平定益州蛮夷叛乱,回朝后任谏大夫。上官桀等人谋乱时,得知消息后报告汉昭帝,使得上官桀等被诛杀,因功封建平侯。此后,历任太仆、给事中、西河太守、御史大夫等职,长期主管朝政,深得汉宣帝信任,位居九卿十余年。公元前52年,杜延年去世,谥号敬侯。 ⑤、韩延寿:在汉昭帝时期也是比较有名的官员。为官以道德感化为主,推崇礼义,注重教育和引导百姓,在地方治理上有一定的成绩,获得了百姓的赞誉和爱戴。但后来因一些事情被人弹劾,最终受到了处罚。 ⑥、魏相:字弱翁,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生在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后迁居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自幼聪慧,对《易经》有深入研究。早年担任郡卒小吏,后任茂陵县令,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不久又升任河南太守。在河南太守任上,严格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使一些有恶迹的官吏十分畏惧。汉宣帝即位后,魏相被任命为大司农,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许多有益建议。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去世,汉宣帝为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为高平候,谥号宪候。 ⑦、杜周:杜延年之父;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人。出身小吏,但甚有能名。任廷尉数年,中间因事罢官,后又任掌管京师治安的执金吾,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升任御史大夫,太始二年即公元前95年病死。 ⑧、韩义:韩延寿之父;为燕郎中。在燕王刘旦谋逆时,直言强谏,最终被燕王所杀。汉昭帝时霍光采纳了魏相的建议,提拔其子韩延寿为谏大夫。 ⑨、张安世:字子孺,汉武帝到汉宣帝时代的政治人物,西汉重臣。父亲是张汤,儿子是张放,曾孙是张临。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排名第二。张安世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记忆力强,任尚书令、光禄大夫。汉昭帝时,为右将军。汉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为官廉洁著称;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春,因病上书告老还乡,汉宣帝不舍。勉强视事至秋而卒。 10、比干:商朝宗室宰相!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封于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故称比干。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商纣王的叔叔,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被称为“亘古忠臣”。比干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对帝辛的暴虐统治,比干多次劝谏,但都未有效果,比干最终以死相谏。周朝尊其为“国神”,唐太宗追赠太师,谥忠烈,元朝加封为仁显忠烈公。
《纲鉴易知录》汉纪•孝昭皇帝.91 汉纪•4•5•6/13孝昭皇帝•考注:卫律,
快乐开心正明
2024-10-31 00:08: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