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感秋 文/潘炜(江西) 寒霜休让染香尘,独倚轩窗自悯身。 枫叶飘悠诗韵畅

诗意文化有美学 2024-10-30 09:31:00

七律·感秋 文/潘炜(江西) 寒霜休让染香尘,独倚轩窗自悯身。 枫叶飘悠诗韵畅,林泉漱玉性情纯。 风梳瘦影如邻友,月映幽怀若故人。 莫对凉秋悲白发,拈毫绘就满心春。 首联“寒霜休让染香尘,独倚轩窗自悯身”,开篇营造出一种在寒霜降临之际,诗人独倚轩窗,生出自我怜悯之感的氛围。“寒霜”点明了秋的萧瑟寒冷,“休让染香尘”似有一种对美好事物(香尘可象征美好纯净之物)免受寒霜侵袭的期许,而“独倚”“自悯身”则直白地展现出诗人独自面对秋景时内心的孤寂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颔联“枫叶飘悠诗韵畅,林泉漱玉性情纯”,画面一转,由孤寂的室内场景移到室外秋景。枫叶悠悠飘落,那姿态仿佛带着诗的韵味,给人以美的感受,让诗人诗兴畅达;林泉流淌,发出清脆悦耳如玉石相击的声响,其纯净的姿态也象征着诗人所向往的纯性情。此联通过对枫叶、林泉的描写,展现出秋景中蕴含的诗意与纯净之美,与首联的孤寂形成对比。 颈联“风梳瘦影如邻友,月映幽怀若故人”,诗人进一步以风、月为意象抒发情感。秋风轻拂,像是在梳理诗人那略显消瘦的身影,如同亲切的邻友一般相伴;月光映照下,诗人内心深处的幽思情怀仿佛见到了故人般被触动。这里把风、月拟人化,赋予它们如同邻友、故人般的温情,既写出了秋夜中风月与诗人的互动,又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因孤独才会对风、月的陪伴有如此深切的感受。 尾联“莫对凉秋悲白发,拈毫绘就满心春”,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在经历了前面的感秋伤怀之后,笔锋一转,告诫自己不要对着这凉秋为头上渐生的白发而悲伤。“拈毫”即拿起笔,诗人要通过自己的笔墨去描绘出心中那满是希望与美好的春天,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被秋的悲凉所束缚的心境,传递出即便身处秋的萧瑟,依然能在内心寻得一片温暖如春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情感脉络清晰,由感秋之初的孤寂自悯,到描绘秋景中的美好诗意,再到借助风、月烘托情感,最后升华至积极面对秋凉、心怀希望的境界,用词妥帖,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是一首颇具韵味的感秋佳作。 #秋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0
诗意文化有美学

诗意文化有美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