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石拐区境内战国赵北长城沿线上分布的三座汉代古城】

阴山虚小肖 2024-10-28 20:19:28

【包头市石拐区境内战国赵北长城沿线上分布的三座汉代古城】 战国赵北长城在包头境内全‬长约‬130公里,从土默特右旗沟门村向西进入石拐区‬、沿沟谷‬向西‬穿越‬至‬青山区‬、昆都仑区、至‬九原区哈业脑包为止。 据考证‬在包头境内的赵长城沿线修筑有‬10座障城,东起第一座‬是‬后坝障城,这座障城是‬包头境内战国‬赵北‬长城沿线‬上‬保存最为完好的障城。后坝障城边城长76米,障城东墙利用赵北‬长城4段墙体加宽加高,另筑其余三面城墙而成。障城为黄土夯筑而成,墙体底宽15米,顶宽8米,残高4—8米,城址西墙设有一门,宽10米。障址城门设在西墙中部,现为一豁口。城墙顶部部分段落较平坦,部分段落则凹凸不平。城址内部地表长满杂草。在障城南北方向均有战国赵北长城遗址,现为低矮土垄。障址外侧以南、以西、以北部分区域现为农耕地,以东为沟壑区域。 通过后‬坝‬障城文物‬保护‬碑文‬得知‬该‬障碍城为汉代沿用赵北长城时期所修筑的。西汉修筑汉外长城南线与汉外长城北线,沿线分布众多众多大小不一的障城。那么,西汉帝国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汉外‬长城,重兵防御应集中于此,为何要在以南的赵北长城沿线修造障城?笔者认为后坝障城在建造时间上应早于汉外长城的。西汉初期国力不足与匈奴相抗衡,只好委曲求全,以休养生息的方式的来积蓄国力。经历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派光禄勋徐自为去修建汉长城,后对匈奴政策才做到由之前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出击。后坝障城应该是在西汉前期至武帝统治之前这一时间段修建的,而关于历代王朝沿用前朝所筑长城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曾有专家指出北魏“泰长八年”长城即战国赵北长城,应是统治者考虑军事布防和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决定。 石拐区境内的腮大坝障城建于汉代。在其以东发现有汉代当路塞,沿线发现缸房地和猫土塔这两座障城,因该段当路塞走向没有延伸至腮大坝附近,笔者认为腮大坝障城不是当路塞沿线上的障城,应与后坝障城同为汉代沿用赵北长城建造的的障城。 石拐区铜铺窑子城梁古城位于赵北长城沿线以南,为汉代城址,有专家认为该城址为赵北长城沿线以南设置的一座障城,并且还是包头境内赵北长城沿线上唯一一座边长近200米的障城。但在这座城址在文保碑文中没有提它是障城。且该座城址距其以北赵长城遗址大概十多公里。笔者实地观察铜铺窑城址建在开阔平坦地带,以北直抵赵北长城,占据了重要地势,与之相类似古城址有固阳县秦汉长城沿线以南六公里之远的碾坊城址,该城址也被曾认为是一座障城,但因其规模面积较普通障城要大,所以碾坊城址不是一座障城。铜铺窑城址因其规模早已超过普通障城,应是汉代因移民戍边而建造的一座军屯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