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他瞒着妻子,偷偷把一管不明液体,灌进不满一岁的儿子嘴里,看着儿子对他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28 18:42:34

1959年,他瞒着妻子,偷偷把一管不明液体,灌进不满一岁的儿子嘴里,看着儿子对他笑,他却流着泪对儿子说:“儿啊,为了亿万婴儿的生命,爸只能对不起你了!” 1926年6月,顾方舟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尽管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但在父母的呵护下,顾方舟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度过了几年相对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0年,顾方舟年仅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父亲顾国光在一次出差途中不幸染病,多方求医无果,最终溘然长逝。 年幼的顾方舟虽然不懂生活的艰难,但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开始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照看年幼的弟妹。每天早晨,顾方舟总是起个大早,在母亲出门做工前把弟弟妹妹喂饱,安顿好,送他们去上学。 有时候,当母亲夜半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时,顾方舟总会用稚嫩的双手,为母亲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菜汤面。母亲看着懂事的儿子,虽然感到欣慰,但更多的是心疼。 在那个年代里,寒门学子能接受高等教育本就难上加难。但顾方舟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认识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救民于水火"的理想。1949年,顾方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顾方舟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大连的国立防疫研究院病毒室工作。次年,新中国开始选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年仅25岁的顾方舟有幸入选,远赴莫斯科大学深造病毒学。 1955年,学成归国后的顾方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投身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去。当时,一种名为脊髓灰质炎的疾病在我国多地暴发流行,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仅1955年,全国就报告了6500多例病例。 许多儿童在病魔的摧残下失去生命,就算侥幸活下来的,也往往会落下终身残疾。面对如此惨烈的疫情,中央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会上,周恩来总理特别点名要求顾方舟同志牵头,成立攻关小组,尽快研制出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顾方舟深感责任重大,当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竭尽所能完成任务。 1956年初,为了尽快掌握疫苗研制技术,顾方舟再次踏上了远赴苏联的旅程。这一次,他去的是莫斯科病毒学研究所。 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中苏两国在当时还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但在疫苗技术转让的问题上,苏方专家却表现得十分傲慢,处处设置障碍。 某日,顾方舟来到该所所长的办公室,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的技术细节。 可那位所长一见面就冷冰冰地说:"根据中苏协议,你是可以来这里考察,但有些涉及机密的东西,我们是不能透露给你的。" 顾方舟闻言非常气愤,他直视所长的眼睛,语气坚定地说:"所长同志,国际主义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吗?贵所的疫苗技术,难道不应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会主义的中国吗?我们中国同胞正在遭受病魔的折磨,苏联的同志难道能袖手旁观吗?" 所长见顾方舟如此执着,知道自己再坚持也没有意义,便只好勉强应允。 顾方舟回国后,立即组织科研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疫苗研制工作。 但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十分有限,实验器材、动物、人员都很匮乏。 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只能见缝插针,通过不断试错来摸索疫苗的最佳配方。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都没有压垮他们的信心和意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顾方舟的团队最终在恒河猴体内成功分离出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株,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初步的疫苗样品。 可是单纯的动物实验,并不能完全确保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 于是,一向谨慎的顾方舟,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决定先在自己身上做人体试验! 在助手的陪同下,顾方舟小心翼翼地将一管疫苗注射进了自己的手臂。一周过去了,体温正常,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顾方舟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但他清楚,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已经完全安全了。 儿童的身体素质远逊于成年人,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只有在儿童身上做临床试验,才能最终确定疫苗的安全性。 就在顾方舟为此事犯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瞥见了正在玩耍的小儿子。 刹那间,一个惊世骇俗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或许,我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 作为父亲,他当然不愿意拿孩子的健康冒险。可作为科学家,他又深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验证疫苗的安全性,为千千万万孩子带去福音。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顾方舟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1959年的一个深夜,他悄悄起身,走到儿子的小床前。 儿子此刻正睡得香甜,对即将发生的事一无所知。顾方舟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轻轻把一管疫苗液灌进了儿子嘴里。 看着儿子无邪的笑脸,他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失声痛哭道:"孩子,原谅爸爸!为了亿万婴儿的生命,爸爸只能这样对你了!" 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父爱与使命,在他心中交织成一团。

0 阅读:99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