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山西杨大爷拿着2根金条来到银行,说想把金子换成钱!工作人员看了金条后大吃一惊,但表面强装淡定,实际暗地里已经悄悄地报了警。这是怎么回事? 1980年的一个秋日,陕西山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踏进了县城的银行,颤颤巍巍地从褡裢里掏出两根金光闪闪的金条,想要把它们兑换成钱。这位老人就是后来声名远扬的"杨大爷"。 大堂经理见到金条,先是一愣,随即定睛细看,这哪里是普通的金属,分明是货真价实、纯度很高的黄金! 他强装镇定,面带微笑地问杨大爷:"大爷,您从哪里弄到这些金条的啊?" 杨大爷支支吾吾,只说是在山里的一个洞里发现的。大堂经理听后,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大堂经理小心翼翼地接过金条,借口说要到库房为大爷换钱,随即吩咐工作人员火速报警。 警察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将满脸茫然的杨大爷带回公安局审问,杨大爷向警察如实交代了金条的来历。 原来,大约半年前的一个雨后初晴的上午,杨大爷像往常一样进山砍柴。 当他走到一处从未去过的山坳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洞口。好奇心驱使杨大爷走进洞中一探究竟,借着微弱的光线,他看到洞的一角露出几块黄澄澄的东西。 杨大爷将那些黄澄澄的东西拨开泥土挖了出来,发现竟是一块块沉甸甸的金属块。他也分不清那到底是金子还是别的什么,就先拿了两块藏到了家里。 杨大爷虽然目不识丁,但他还是听人说过,真金和铜的颜色非常相似,不仔细辨别很难区分。他想,自己发现的这些金属,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呢? 为了一探究竟,杨大爷鼓起勇气,悄悄拿了两块金属到银行,想兑换成钱。谁知刚一亮出金条,就惊动了银行和警方。 事已至此,杨大爷只得向警察坦白金条的来历。 杨大爷无心插柳般的发现,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专案组在金砖上发现了一行铭文:"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进"。 警方迅速查阅古籍资料,终于找到了有关这批金砖的蛛丝马迹。 原来,张通儒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名叛将。他追随安禄山、史思明反唐,为其称帝建立伪燕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天不遂人愿,随着史朝义的崛起,张通儒在一次战役中不幸被杀。他生前聚敛的大量钱财和黄金也被官府没收。 时隔多年,回鹘攻打洛阳成功。作为野蛮民族,他们进城后烧杀抢掠,连官府库房也不放过。这批被没收的金砖,就是在那时被回鹘军劫走的。回鹘将领本想把这些金砖据为己有,但在逃亡途中,他不得不将金砖埋在山西的一个隐蔽山洞里,打算日后前来取走。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将领在随后的一场大战中战死沙场,再也没能回到山西取走金砖。就这样,几百斤黄金被深埋地下,几经岁月变迁也无人知晓,直到1000多年后,被杨大爷无意中发现。 考古专家赶赴现场,对金砖的成色和年代进行了鉴定。他们一致认定,这批金砖是唐朝时期铸造的,年代久远,纯度极高,堪称国家一级文物。当地政府对杨大爷的拾金不昧行为进行了表彰,并给予了丰厚的物质奖励。 杨大爷因祸得福,一夜之间名声大振。他原本贫穷的小山村也沸腾了,游客和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村民们视杨大爷为福星,纷纷请他指点迷津,助自己也能发一笔横财。 杨大爷的事迹在当地口口相传,成为美谈佳话。他无心插柳的举动,不仅弥补了一段湮没千年的历史,更给家乡带来了意外的财富。古人云:"一树梨花压海棠,从此名利总缘通。"杨大爷不正是有此殊荣的那棵"梨花"吗?
1980年,山西杨大爷拿着2根金条来到银行,说想把金子换成钱!工作人员看了金条后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28 18:42:34
0
阅读: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