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洞房花烛夜,郭沫若见发妻样貌丑陋,拒绝圆房,妻子拽着郭沫若的衣袖哀求

老阿七说史 2024-10-25 17:02:17

1912年,洞房花烛夜,郭沫若见发妻样貌丑陋,拒绝圆房,妻子拽着郭沫若的衣袖哀求:“求求你,和我圆房吧,给我一个孩子!”郭沫若听闻扭头给了她一记白眼,随后一甩衣袖、转身离开…… 实际上,张琼华十分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大大的眼睛、丰满的嘴唇、高挑的鼻梁,可郭沫若为何认为张琼华长相丑陋呢?或许只是因为张琼华的长相不在郭沫若的审美上。 尤其是在新婚夜,郭沫若看到张琼华的三寸金莲之后,心中更是对张琼华这个被封建社会荼毒的女子万分嫌弃,在郭沫若看来裹小脚的女子是没有自主思想的“傀儡”。 另外,最让郭沫若嫌弃的一点便是张琼华作为当时的大家闺秀,大字不识几个,因为那个时候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郭沫若认为自己与张琼华的结合是牛唇不对马嘴。 总而言之,郭沫若在后来给了三个自己不愿与张琼华圆房的原因:其一,没有感情基础,做不来那等亲密之事;其二,张琼华裹小脚,自己无法接受;其三,张琼华没有文化,话不投机半句多。 可无论郭沫若如何嫌弃,张琼华都是他名义上的发妻,这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清除的,只是从始至终,郭沫若都未曾将张琼华放在眼里,哪怕张琼华苦苦等待他几十年,依旧没能让他回心转意。 既然郭沫若不喜欢张琼华,他又为何要与张琼华结婚,从而困住了这个悲惨的女人一生呢? 张琼华的悲剧皆来源于包办婚姻,在郭沫若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做主为他定下了娃娃亲,当时的郭沫若根本不懂,张琼华也不懂,二人都不知未来的命运何去何从。 后来,郭沫若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开始崇尚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于是在没有与张琼华成亲之前,郭沫若就曾不止一次告诉自己的父母:“婚姻是自由的,我有权利选择和自己相爱的人共度一生!” 郭沫若的想法本身是十分正确的,可奈何双拳难敌四手,自己一个人又如何反抗父母两个人呢?尤其是母亲动不动就拿“断亲”说事儿:“你若是不与琼华成婚,就不要再认我这个母亲。” 郭沫若虽然思想很现代化,可到底是不愿背负不孝的骂名,作为一个文人,郭沫若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于是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之下,他选择了妥协。 可不曾想这个举动却害苦了张琼华,不仅让张琼华蹉跎了一生,还让张琼华守了一辈子活寡,这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1912年,郭若莫终于无法忍受父母的耳提面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与张琼华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张琼华一身华丽、喜庆的婚服,看起来格外的温婉大方,只是郭沫若眼中却带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嫌弃。 宾客尽欢、悉数散场,漫漫长夜成为了郭沫若与张琼华二人的主场,可看着一身嫁衣的张琼华,郭沫若却没有半分洞房的心思,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郭沫若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不情不愿掀开张琼华的红盖头,一张涂抹着胭脂的小脸映入眼帘,可郭沫若眼中只有赤裸裸的嫌弃,似乎全身的细胞都在叫嚣着“你太丑了”。 这样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张琼华,可他们已经行了夫妻之礼,成为了夫妻,新婚之夜就该圆房,于是张琼华主动脱掉衣衫和鞋子,露出自己的三寸金莲。 这个时候,郭沫若对张琼华的嫌弃到达了顶峰,拒绝与张琼华同房,转身就要离开,看出郭沫若意图的张琼华一脸哀求,紧紧攥着郭沫若的衣袖。 “求求你,和我圆房吧,给我一个孩子!” 听到这句话,郭沫若浑身僵硬,随后给了张琼华一记厌恶嫌弃的白眼,胳膊狠狠一甩,抽出自己的衣袖,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不久后,郭沫若便离开了家,一走就是几十年,数年间,他在外与别的女人结婚、生子,早已经将发妻张琼华抛到了九霄云外,1978年,郭沫若去世,两年之后,发妻张琼华也溘然长逝。 张琼华或许只是那个时代万千不幸女子的代表,她们没有遇到爱情,却因此蹉跎了一生…… 信息来源:郭沫若和张琼华,谁才是旧礼制的牺牲者?——2018-04-23 09:00·封面新闻

0 阅读:13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