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叔前日死了,他是原鄂城钢铁厂的退休工人,享年84岁,村上他的亲房伯叔和晚辈都去悼念吊孝,送他最后一程。 生前,他想回到出生地的祖坟山,儿女们不同意,理由是儿女们的工作都在外地和鄂州,清明回家不方便。于是在鄂州某地选了墓地,就地安葬。 改革开放前,村上死了人抬棺的人每人买双解放鞋(2元多/双)一块香皀(0.25元/块)一盒游咏烟(0.24元/盒),吃三餐“大肉":头天盖棺一餐丶第二天抬棺前一餐丶葬完回程一餐;没有抬棺工钱一说,一般由大队党支部书记致悼词,仪式极其简单。 如今,村上的人死了,抬棺的由过去八九人增长到21人,现在基本上抬棺的每人一条烟,(400元以上/条)另给袋装一条毛布一块香皀加一包烟,外加抬棺报酬每人300~500元(这个没固定所给金额,一般每人最少不得少于230元),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请到(不送丧礼)。送丧礼者回袋装高档香烟一包丶毛巾一条丶香皂一块,如果是未出五服的晚辈每人有白布吊孝长布一条。 乡里还有一个新陋习,人死火葬回乡还得将火葬盒放入棺材中“停尸三天"再行安葬。 算下来,请乐队丶鞭炮丶香烟丶酒水餐饮等丧事费用,一般在5万元以上,富户人家费用花销更多。 这大概是族叔的儿女们不愿族叔死后回村安葬祖坟山的原因之一吧。 各地丧葬风俗不同,有比这更奢华的吗?
族叔前日死了,他是原鄂城钢铁厂的退休工人,享年84岁,村上他的亲房伯叔和晚辈都去
仲冉说国际
2024-10-25 16:25:3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