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埠街的历史
霸名评过去
2024-10-21 12:49:08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感到原居住的汉都长安城地势低洼,宫城破旧,饮水苦涩,拟另建新都。他派人到洛阳、徽州等地考察,寻找新都地址。
一天,他路过汉城南龙首原下,在这里见到一个村庄叫杨兴村, 看到这一带地势宽畅,他本人又姓杨,且正符合他做北周大兴公的称号,感觉十分吉利,于是决定以杨兴村为中心,建造新都,并因杨兴村的村名命名新都为大兴城。
红埠街与土城苍间的街道,在唐代是唐长安城最宽街道,《新唐书》和《长安志》等书称为皇城第一横街。
实际上这是唐都礼制性广场,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广场。
特别在皇帝登基、改元、大赦、接见外国贵宾、出征检阅军队和凯旋受俘以及迎送公主和藩出城和元正、冬至等节日,皇帝都要登上城楼,广场上千官序列.万民唱和,旖旗挥动,盛况至极。
据记载,承天门城楼高20丈,是长安城最高层的标志性建筑。
如果拆除现在的莲湖区政府和区委大院,就能把唐代长安承天门广场原体亮了出来。
承天门高耸人云,雄伟壮阔,位于长安城中心,是唐京长安的标志性建筑。
承天门遗址就在今莲湖公园南墙承天阁处。
895 年,藩镇王行实和李继鹏等割据势力互相争夺、劫持皇帝,点燃承天门,昭宗李晔从承天门城楼仓惶跑下,从启夏门逃出长安,向落成镇(今引镇)逃去。回望承天门在熊熊烈火中倒下,预示了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即将灭亡。
唐以后将此街叫作红阜街,今“红埠街”的埠"和"阜"字都是土墙、土堆的意思,唐末烈火将土城烧过,土中的铁经过还原呈现出红色,故名红阜街。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