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习俗在历史中经历了丰富的演化,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丰收祭天,到汉代的宫庭流传,再到唐代的正式定节,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庆祝,直至现代的敬老节和非遗项目。以下是对其演化历程的具体介绍: 1.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上古时期: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与古人在农历九月秋收后的庆祝以及对祖先的祭祀等活动有关。这一时期,人们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汉代:到了汉代,重阳节习俗从宫中流传到民间,开始把重阳当作一个节日。东汉时期崔寔所著的《四民月令》最早记载了“九月九日,可采菊花”的重阳习俗。 2. 唐代的定节 正式定节: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唐朝时,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 宋元明清的发展 民间庆祝:在宋元明清时期,重阳节成为宫廷、民间共同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佩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等,这些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4. 现代的转变 敬老节: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强调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2006年,重阳节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012年,将重阳节作为老年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总则中进一步明确,并于2013年7月1日实施。 全民健身: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了形式丰富的登高、健步等活动,在传承弘扬敬老孝亲的和谐氛围中,全民健身,乐享健康生活正逐渐成为重阳佳节的新风尚。 综上所述,九九重阳习俗的历史演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从最初的丰收祭天、祭祖活动,到后来的登高祈福、赏菊饮酒,再到现代的敬老爱老,重阳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也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重阳节历史久远# #重阳节已到来# #同城重阳与周末#
九九重阳习俗在历史中经历了丰富的演化,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丰收祭天,到汉代的宫
姜维评社会趣事
2024-10-11 19:17: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