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陵建筑形制

霸名评过去 2024-10-06 12:19:09
西汉末年,连年战火导致多数帝陵被盗,皇室颜面荡然无存,导致刘秀滋生了薄葬的念头,加之长安毁于战火导致关于陵园规制的书籍被毁,工匠技艺缺失。 西汉之时常以刑徒及民役为力筑陵修园,但东汉皇室对此二者却掌控不佳,如此种种,都使东汉政权难以营建出西汉帝陵那样规模宏大的工程。 东汉帝陵除陪葬品节俭外,更是在建筑种类上进行了减省,陵园面积不仅缩小、设施简化,而且封土的尺寸也变小、改方为圆,在帝陵梓宫的筑造形式上,东汉帝陵则以黄肠石代替原本的柏木黄枋,垒砌成旧有的“题凑”样式,而且内部墓室采用了以砖起券的形态,方便墓室的二次开启,符合东汉实行的帝后合葬、同莹共穴的丧葬制度,东汉时期将西汉时期的墓室,坐西朝东”改为“坐北朝南,礼从周制。 选址确定后,工匠首先将地面进行清理并夯实地表,之后在指定地点开挖墓室以及方便运输的墓道,为防止坍塌,在逐级收缩向下形成台阶的同时,对对墓圹的外壁及层台再次进行夯筑。 在墓圹完成后,工匠开始以"黄肠石"及青砖搭建墓室,环绕内室的回廊空间为“便房”,所包裹的墓室分前后两间,接近甬道的为"前堂”,是墓主会客、宴飨以及娱乐的空间,其后为后堂,是墓主休息的卧室,两旁多设有藏房,后堂中央一般设有一个突出地面的棺床,其上摆放内藏墓主棺柩的“石椁”,入殓时常为墓主人穿上玉衣。 之后内部墓室采用了以砖起券的形态,在墓道的接洽处设置一处羡道门,是专为合葬时启闭墓室而特别设置的,待逝者入葬后,羡道门外再以青砖至砌封门墙。 然后夯筑填实墓道,最后墓葬上方逐层用黄上不断夯筑,形成一个高约15米左右的多层圆形土丘样式。封土周边围成的一重垣墙,四方正中各开一道司马门,旁有石殿其内供奉有墓主的神位,后为上陵之礼举行的重要场所,其南为钟虡,是活动时所用的钟鼓礼乐而建的一处屋宇。 垣墙外有寝殿,它代表了帝王生时的居所,在寝殿的东侧是去世帝王的嫔妃守陵贵人们生活的“园省”,其北侧为园寺吏舍,它是管理陵园的陵园令与食官的办公、居住场所。

0 阅读:17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