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都悔青了!”上海,一大爷卖掉上海浦东两套房,退国籍办绿卡,只为送儿子去美国接受精英教育。不料,22年后,70岁大爷老无所依,在上海街头捡垃圾、睡长凳,面对采访,大爷哽咽:儿子应该也知道呀,他没想联系我! 22年前,史占山(化名)还是上海浦东的房产主,拥有两套价值不菲的房子。而当时的中国,正值"移民潮"兴起,不少人怀着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向往,纷纷选择移民。史占山也不例外,他坚信美国的教育能让儿子成为精英。 "当时我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里的教育一定是最好的,我儿子要是能在那里读书,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史占山回忆道,语气中充满了懊悔。 200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史占山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获得了美国绿卡,并以低价匆忙出售了两套房产,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语言障碍成了他们适应新生活的最大阻碍。虽然史占山在国内时曾自学过一些英语,但实际交流时却总是词不达意。他回忆道:"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我花了半天时间才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种无助感,让我觉得自己像个聋哑人。" 文化冲突也让这个中国家庭倍感压力。从饮食习惯到社交方式,从教育理念到价值观念,处处都是挑战。史占山一家常常因为不习惯美国食物而食欲不振,他的儿子一开始则因为语言不通在学校常常受到欺负。 为了生计,史占山不得不放下身段,从洗碗工到清洁工,再到报亭售货员,他都干过。史占山苦笑着表示:"我每天都在努力学英语,还参加社区活动,就是想融入这个社会,但是,总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而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却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史占山叹息道:"儿子开始嫌弃我们说中文,觉得我们'不够美国'。我们为了他付出了这么多,他却越来越不理解我们。" 生活的压力和文化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史占山夫妻关系的破裂。2012年,在经历了痛苦的离婚后,孤独无助的史占山决定独自回国。 "我以为回到熟悉的地方会好一些,没想到等待我的是更大的困境。"史占山苦涩地说。回国后的他,面临着无户籍、无住所、无收入的窘境。曾经繁华的上海,对他而言却成了一座冰冷的城市。 为了生存,史占山开始在街头捡垃圾维生,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在垃圾桶里翻找可回收的物品,晚上,他就睡在公园的长凳上或是桥洞下。"有时候下雨,我就躲在商场门口或地铁站。保安赶我,我就换个地方。"史占山无奈地说。 这12年来,史占山多次往返各级政府部门,试图恢复户籍和社会保障。然而,由于政策壁垒和繁琐的手续,他的努力总是无功而返,感叹道:"我就像是被这个社会遗忘了的人。" 最让史占山痛心的是,他与儿子失去了联系。史占山哽咽着说,"我每天都会在固定的地方等,希望能接到儿子的电话。我常常幻想有一天儿子会来找我,我们父子俩能重新团聚。" 面对采访时,史占山流下了眼泪:"儿子应该也知道我的情况吧,他没想联系我!"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父亲的心酸与无奈。 史占山的经历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批评他当初盲目移民的决定,也有人对教育和移民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专家指出,在做出移民决定时,不应该只考虑教育问题,还要权衡家庭关系、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因素。 一位社会学家如是说:"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的维系同样不可忽视。" 史占山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更好教育和生活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家庭关系的维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来源:凤凰网(上海大爷卖掉两套房子送儿子美国读书,现在却漂泊流浪以捡瓶子为生)
“肠子都悔青了!”上海,一大爷卖掉上海浦东两套房,退国籍办绿卡,只为送儿子去美国
依秋聊趣
2024-10-05 10:18:43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