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6岁的时候,父母一下子觉得我好像是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就帮我张罗相亲。我感觉自己也确实到岁数了,就在网上的交友平台看有没有合适的。通过这种方式,我认识了我前夫。当时他发过来自我介绍,后来我们也见了面。我当时判断结婚对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年龄、身高和学历,他这几点我都能接受。那时我父母希望我尽快有着落,我家是农村的,父母也没给我太多建议,所以我想这些基本条件合适的话就算成功了。
我们认识五个多月以后就领证了,但是婚后相处得并不融洽。他非常吹毛求疵,对我的想法和决策基本是否定的或者不太赞成的,他要按照他的方式讲出来,并且希望我接受。小到去超市买东西,大到家庭的一些规划或者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都争吵不断,生活很不愉快,后来我觉得我们确实三观确实不合。这也影响了我对于结婚对象条件的看法——年龄、身高和学历不再重要,因为它们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品、性格和能力。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们有过一次大争吵,当时谈到了离婚,他离婚协议都已经基本写好了。
但是他让我签字的时候,我考虑到孩子才两岁,就没有签。我们正式离婚是在2022年,导火索也是一件小事,这次我没有退缩,这种互相伤害的日子真的太辛苦了。我过了十一年,如果后面二十多年的日子要还是这样,那人生就很灰暗。我也不希望孩子在不愉快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如果俩人分开了还能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也不一定是坏事。
离婚以后那段日子,我过得很自由很惬意,也不着急再婚。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国企,工作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是我对我自身的能力、知识、工作和生活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过我也不会就此彻底不找,我再选伴侣的话,我一定要选能够谈得到一起的、身心非常契合的人,能跟我和我的孩子和谐相处。我是这样想的,40多岁的年纪还不着急,没遇到合适的可以等。但是如果到50岁,我还是希望能有个伴或者说养老搭子,不会靠着我的孩子,因为他们成家以后压力也大,那时候我的标准可能就会放低一些,养老的目的性更强一些,但性格还是要合适的。
离婚两个月以后,我就在交友软件上遇到了我现在的伴侣。他比我小4岁,没结过婚,当时我觉得有些压力。但他告诉我不用有压力,他12岁的时候父亲生病过世,母亲后来改嫁,他跟奶奶长大,他没有家庭对他婚恋的压力和其他外界干扰,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我觉得我们很合适,所以认识的第三个月我们就在一起生活了。从刚结婚的20多岁到现在的40多岁,我觉得有更多的新鲜观念出现在外界环境中,我自己也因此得到了观念和自我认识上的提升。年轻时,我的压力是经济和应该结婚的压力,但现在不见了。在情绪上,婚后的我苦闷焦灼,有了孩子后更是多了很多枯燥与争吵,觉得生活十分灰暗,可我现在心态很好,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事业上,年轻的我工作全力以赴、非常投入,像拼命三郎一样经常加班,但现在的我就想安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会把重心放在日常生活上。
过去失败的婚姻让我意识到,结婚前双方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磨合,考察彼此的性格与习惯,毕竟结婚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年龄、身高和学历等外在条件不应该优先考虑,对方的三观和品质等内在价值更重要。做到这些以后,如果相处中能学会换位思考、情绪稳定以及反思自己的不足就更好。我第一段的婚姻是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开始的,没考虑太多自我的感受,但现在真的是填补,我与他非常合拍,以前很多梦寐以求的事情到现在都成了我的日常。我觉得我非常幸运,身体、精神和情感都达到了合一的状态,是人生中新的开始。就连我的孩子都觉得我俩很有缘分,和他说“叔叔,你是为了妈妈而来”。我们在一起一年多了,但这次我不着急领证。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觉得不结婚确实更有利于感情的维护,彼此会更珍惜对方的付出。
没拿证的情况下,双方会更看重情感本身,拿证以后可能双方就被它绑住了,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珍惜或者投入那么多了。我也担心领了证之后我和我父母对他的要求会变高,而且一旦结婚,如果再想分开就涉及到财产分割,这很头疼。而且婚姻里不愉快的人和事很多,我周围处于婚姻的人中要么有一方出轨,要么双方相处不合拍,经常内耗和争吵。现在不想结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这让我认为婚姻不再是女人人生的必需品,不是要必须完成的功课。可以把婚姻当作幸福美好的事物去追求,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到了中年,我认为“感觉”和“经济条件”两者都重要。我的感受是,把握住现在最重要,没有人跟你承诺说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还能有同等的付出,但现在和对方一起共同走就对了,不要有太大的畏惧。我想首要的都是做好自己,花香蝶自来,其次是要经济独立,有一个人生活下去的底气,再就是要心态积极,相信爱情。在我看来,现代婚姻缺少意义和价值,因此我目前其实并不需要婚姻。但我也是不抗拒结婚的,只是时间会长一点,考虑会多一点,等孩子上大学了,我们两个也相处了那么多年,如果那时候想给彼此身份,那去拿结婚证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再婚前会很慎重,因为再婚后就不想离婚了,但是如果真的要离,我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