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山东爷们当年“闹

野玫瑰幻想历史 2024-10-01 11:34:48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山东爷们当年“闹关东”,为啥偏往冻成狗的东北跑,不去那金窝银窝的南方? 想当年,清朝皇帝老儿为了自个儿满族兄弟们的饭碗,把东北那块宝地当成了自留地,立了个大牌子:“非我族类,勿入!”还派了重兵守着,一守就是两百多年,愣是把东北整成了个没人管的野孩子。 可到了1860年,外头风雨飘摇,家里也揭不开锅了,清政府一拍大腿:“算了,算了,让老百姓去东北碰碰运气吧!”于是乎,禁令一撤,山东的爷们儿们就像找到了新大陆,纷纷踏上“闯关东”的征途。 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清廷算是悟透了。不让老百姓闯一闯,咋知道啥是甜啥是苦?这不,一闯之下,东北就成了山东爷们儿的新家园,虽然冬天冷得直哆嗦,但好歹有地儿种,有饭吃了嘛!话说1858年那《瑷珲条约》,再加上1860年的《北京条约》,俄国佬对咱东北那是馋得直流口水。清廷一看,嘿,这不成,得让东北热闹起来,于是拍板:开放垦殖,东北大门敞开迎客!同时,洋务运动那帮子人也开始琢磨,边疆得开发,国力得提升,不然怎么跟洋人斗?这一合计,东北那二百年的“闭关锁国”就算到头了。 再聊聊山东人“闯关东”那段子,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生存大挑战”。那时候,关内平原人挤人,地少人多,农民兄弟们都快揭不开锅了。特别是山东,自打明清那会儿商品经济火起来,人口跟雨后春笋似的往上涨,到了19世纪,山东直接成了“人口大省”,地都不够分了,一亩地得养活好几口人。反观东北,地广人稀,肥沃得能流油,简直就是饿肚子人的天堂。这不,大批山东汉子背起行囊,踏上了“闯关东”的征途,誓要在东北那片黑土地上闯出一片天!1877到1878那两年,北方大地干旱得跟蒸笼似的,成了老百姓的最后考验。这场旱灾横跨11个省,灾区比半个法国还大,900多万人就这么没了。为了活命,大伙儿一合计,东北成了新希望。可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简直比剧本还曲折。 山东的朋友们机智,选择走水路,先得跑到胶东半岛去坐船。陆上的兄弟们就没那么幸运了,得翻山越岭,山海关、喜峰口一个个来,几千里地靠两条腿丈量。路上那叫一个荒凉,连个加油站都没有,路还破得跟二战遗址似的,全靠11路公交。背着大包小包,冷啊、病啊、还有路上那些不小心的事故,都够喝一壶的。 最揪心的是,清政府还玩着禁令游戏,不少人得跟玩躲猫猫似的跑路。为了避开官老爷的“亲切问候”,小路、歪路成了常客,还得防着那些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土匪强盗。到了东北,以为能松口气,结果那边也是自然版“鬼屋”,空旷得吓人,林子里藏着啥谁也不知道。这一路,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生存大挑战”。就算费劲巴拉到了东北,老百姓们也乐呵不起来。为啥?语言不通,习惯不合,还得受当地人白眼,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官府不管,土匪来欺负,只好自个儿掏枪杆子,抱团取暖,整个“哥们儿会”出来混。满族老少爷们看他们开地砍树,说是破坏风景,两边动不动就动手,汉人干脆整出个“朝鲜村”,自个儿玩自个儿的。 可话说回来,为啥不去江南享福,偏往这苦寒之地跑?还不是因为江南地界儿挤得跟饺子似的,江苏那地儿,19世纪时人都快堆成山了,每平方公里260人,哪还有咱的地儿?而且,南北方气候大不同,北方汉子到江南种水稻,那是水土不服,手艺也跟不上,日子难过。再说,南边也不太平,太平天国那帮子闹得欢,哪是避难的地儿?这么一盘算,东北虽苦,但地广人稀,机会多,于是大伙儿就奔着那未知的远方去了!嘿,东北那旮旯条件跟沙漠似的,可山东汉子们愣是咬牙挺住了。他们在黑土地上挥汗如雨,愣是把荒地变成了金疙瘩,用一双糙手整出了不少奇迹。东北啊,从一片荒凉摇身一变成了大粮仓,养活了多少人,还成了国家粮食的小金库。这些山东爷们儿,不光自己闯出了活路,还给国家添了把大火力。老话儿说得好:“老天爷想让你挑大梁,先得让你吃点苦头,累死你,饿扁你,再让你怀疑人生。”可这一路坎坷,愣是把他们的骨头练成了钢,精神头儿比那东北的雪还硬气!话说当年,咱山东的汉子姐们,那勇气和智慧,简直了,让人直呼内行!碰到难题,眼都不带眨的,直接开干,这股子劲儿,谁不学谁亏!转眼看现在,咱国家那是日新月异,东北的雪原变金窝,江南水乡赛天堂。但话说回来,不管世道咋变,那股子“不怕难,只管上”的劲儿,永远不过时。咱们得把这精神当传家宝,新挑战一来,咱就嗷嗷往前冲,未来指定倍儿棒!古人有云:“磨难出真金”,瞧瞧,咱们这强大的国,繁荣的家,不就是这么炼出来的嘛!所以,历史得记心里,现在得攥手里,一块儿使劲儿,明儿个咱们还得更风光!

0 阅读:65
野玫瑰幻想历史

野玫瑰幻想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