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9月,一个黑影偷偷打开荣禄的房门,荣禄按刀跳起,来人正是慈禧,荣禄不知所措,慈禧深情地说:“咱们一别就是十几年了,没想到在此又见面了,荣哥。” 瓜尔佳·荣禄早年凭借家世和个人才能,在仕途上迅速晋升。 而真正使他飞黄腾达的,是在辛酉政变中的关键作用。 1861年,他协助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成功推翻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这一举措改变了清廷的权力格局,为慈禧太后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政变中,荣禄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行动力。 此后,他在清政府中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包括军机大臣、直隶总督等,为清朝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荣禄,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身满洲正白旗。荣禄的父亲是一位军官,一家人经常随父亲的任命而迁徙。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年的荣禄见证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给大清帝国带来的冲击和创伤。 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列强的侵略和社会的动荡。随着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人挑起了鸦片战争,清军在广州、宁波等地节节败退。 1842年的《南京条约》,更是让大清政权首次尝到了屈辱的滋味。战争带来的创伤,深深烙印在幼小的荣禄心中。 荣禄在这动荡的年代里随父亲辗转各地。他们所到之处,或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或是灾民遍野,民不聊生。 尽管一家人的生活还算优渥,但小荣禄却从百姓的苦难中感受到了列强入侵的危害。他开始懵懂地意识到,只有自强才能救国于水火。 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廷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年仅十岁的荣禄目睹了京师的战乱,他愈发感到要改变时局,必须奋发图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荣禄的父亲被派往前线征讨。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父亲英勇牺牲。幼年丧父的打击,让荣禄更加坚定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同年,他开始參與朝政,踏上了仕途。 在京城做官期间,荣禄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慈安,这个颇有主见的满族女子,给荣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意气相投,常常聚在一起议论时政,畅想振兴中华的宏图大略。然而,好景不长,慈安入选秀女,进了宫中,从此天各一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1860年,荣禄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了。此时的他已深感时局艰难,准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图自强。 就在这一年的9月,他突然接到一个秘密消息,有人要在深夜造访他的住处…… 1861年9月的一个夜晚,荣禄刚刚吹熄了烛火准备歇息,却听见有人轻手轻脚地推门而入。他警觉地跳起身,手按在佩刀上。 借着微弱的月光,来人缓缓摘下斗篷,竟是多年不见的慈安!如今的她已是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了。 荣禄不知所措,慈禧却泰然自若地说:"别来无恙啊,荣哥。咱们一别就是十几年了,没想到会在这儿重逢。" 她娓娓道来宫中的艰难和时局的险恶,对荣禄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襄助大清,渡过难关。 荣禄听罢,连称遵命。他深知慈禧掌权不易,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权臣跋扈难驯。洋务运动势在必行,大清也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他表示愿为国尽忠,竭诚辅佐皇室。 慈禧欣慰地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悄然离去。这件事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荣禄暗暗决定,一定要开疆拓土,力挽狂澜。 此后数年,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同治年间,荣禄身先士卒,在洋务运动中大展宏图。他积极兴办洋务学堂,培养军政人才。 在他的建议下,清廷派遣了大批幼童赴欧美学习,学习富国强兵之道。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局一边倒,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无异于国耻家恨。伤心之余,荣禄感慨万千:非变法图强不可! 变法之风席卷朝野。皇帝力主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要员得势,新政如雨后春笋。然而保守派坚决反对,与维新派针锋相对,朝堂之上唇枪舌剑。 身为亲贵重臣的荣禄,其实也主张变法,但他主张稳妥渐进,反对操之过急。 康梁一派却急躁冒进,甚至言称要杀几个顽固大臣,方显变法决心。这番话惊动了慈禧,加剧了她对变法的疑虑和担忧。 荣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竭力消除慈禧的顾虑。他指出变法势在必行,但步子太大恐怕会适得其反。若能因 时制宜,定能成功。 慈禧听后若有所思,决定静观其变。 可惜好景不长,变法终以失败告终。 维新党人或杀或流,朝中顿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即使是荣禄这样的忠臣,也不免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危担忧。他暗叹:"时不我待啊!" 尽管变法以悲剧收场,改革的呼声却愈演愈烈。 慈禧也开始意识到,洋务运动和变法新政虽败犹荣。若无这些新思想的先导,大清只怕连亡国灭种的危机都难以避免。 于是在"清末新政"时期,慈禧重新启用荣禄,委以重任。 荣禄不负厚望,呕心沥血,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学堂、海军、工商各业如雨后春笋,清廷的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时不我待,大厦将倾。即便荣禄殚精竭虑,终究回天乏术。 俄国和日本等列强环伺,改革阻力重重,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大清还是走向了没落的深渊。
1861年9月,一个黑影偷偷打开荣禄的房门,荣禄按刀跳起,来人正是慈禧,荣禄不知
从南谈历史啊
2024-09-24 18:32:32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