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弱,怯战,是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的根本】 日本关东军为何敢于以1.9万兵力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华北驻屯军为何敢于以8400兵力对约10万兵力的宋哲元第29军发动“七七”事变? 答案是:国弱,怯战。 1931年的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能够生产轻重机枪、坦克、飞机、大炮、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而中国则是一个彻底的农业国,连普通的螺丝和铁钉都需要进口。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00字的文稿6次提到“弱国”。 但国弱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民众的畏敌,军队怯战,以及由此衍生的贪生,变节投敌。 金一南教授说,对于汉奸,人们并不认为是耻辱,是“过街老鼠”,反而认为是“识时务,知进退”,这不是集体沉沦又是什么?! 1937年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说:“中国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种能和日本比拟,战必败。” 在这种失败之风笼罩下,日本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成为东北汉奸之父,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土肥原贤二成为华北汉奸之父,三个伪政权头目王克敏、汪精卫、梁鸿志竞相互攀比谁投降日本最早,谁对皇军更忠心。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58个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哗变。整个八年抗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数量,使中国成为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国家。
【国弱,怯战,是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的根本】 日本关东军为何敢于以1.9万兵力面
孟岩说
2024-09-18 11:09:3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