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个体户的工作压力,那我妈就是打工人的压力。
我妈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
一开始在村集体企业里上班,是抵了我外公的职,算大锅饭,负责给大家烧饭烧开水,早上6点到下午3点的纯体力活,全年无休。我就是在我妈这段工作期间出生的,当时产假45天,等于出了月子就上班。各位女同胞,三十多年前女性就这种工作环境,换做在座各位估计一天都干不了。
后来企业倒闭了, 我妈因为杭州郊区土地征用去当了工人,在一个纺织厂上班,用我妈的话形容,这是一段噩梦般的经历。
纺织厂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那时候一个女工管好几台纺织机,那叫一个马不停蹄,那几年我妈的脚步连起来绕地球上万圈那是轻轻松松。我妈的脚底板就是那时候跑坏的,到现在全是老茧,脚掌还有变形。
纺织厂的工作环境也非常恶劣,车间里面毛絮飞扬,又闷又热又脏,我记得很清楚,我小时候去我妈车间等她下班,稍微待一会儿嘴巴鼻子里全是毛毛团,我妈很多女同事后来生病的非常多,纯纯的工伤。
苦,真的是苦,是我们这代写字楼民工根本难以想象的苦。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现代打工人的一些抱怨和哀嚎,在我父母那代人面前,简直就是矫情的无病呻吟。
后来纺织厂也倒闭了,这是我妈第二次失业。那几年我妈频繁进出职业介绍所,各种找工作,也干过很多工作,那会儿社会经济也动荡,也都干不长,最后是在一个民营企业的后勤部安顿下来,做一些行政辅助工作,要常年上夜班,但我妈干得很开心,每年还被评为优秀员工,我经常帮我妈写优秀员工工作总结。一直到退休拿退休金了,我妈才放松下来,觉得人生终于不用那么紧绷了。
在我妈将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数了一下,她至少失业了五次,我妈是非常要强的人,她的生存理念就是女人一定要自强自立,只有自己赚钱人生才有底气,所以中间gap的是日子,对她来说可想而知有多难熬。
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压力,孩子还小,家里建房子还有外债要还,自己的社保要交,家里还有老人要养老,多管齐下,我都觉得我妈没崩溃没抑郁,已经是非常非常刚强了。
另一方面,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当一个生活的强者不断被生活碾压摩擦的时候,难免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我有好几次看到我妈在家偷偷哭,有一次甚至当着我的面哭,肯定是压力大到实在是绷不住了才会这样。
以上种种,是三十年前,一个底层打工人要经历的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精神压力,还是工作环境,从任何角度来看,我都觉得比我们这代人压力要大。这种压力,跟现在让你在群里回一句“收到”的所谓压力相比,根本都不在一个level。
我日常分享我爸妈的一些奇葩的观点和做法,大家觉得我真能忍,其实我也不能忍,我多不好惹一个人,但是父母的观点跟他们的时代和经历有强关联,当你结合他们的经历试着从他们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即使不赞同,却真的可以多一分理解,亲子关系中,能做到理解,问题、矛盾和情绪就能少一半了。
第一代做了最大的牺牲,第二代至少要感恩珍惜,改变第一代很难,那就争取用更好的方式,把这份爱传递给第三代,不就啥啥都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