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徐志摩月薪高达600银元(相当于现在的15万),可依然不够陆小曼挥霍的,被逼无奈下,徐志摩在信中近乎次数地说:我现在每天都为钱而感到焦虑,希望你懂得节约……
这样的劝诫,徐志摩不知道对陆小曼说了多少次,但却一直收效甚微,有时他也不知道,那位灵动的少女,如何会变成这般,真教人摸不着头脑。
这位人们口中的民国才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她改变的背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1922年徐志摩留洋回京,常喜欢去好友王赓家中做客,此时,陆小曼尚是王赓的夫人,二人便是在那时认识。
此后二人常有书信来往,陆小曼在文学或是艺术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徐志摩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
在一次酒会上,王赓当众辱骂了陆小曼,二人便以此为由,结束了这段婚姻,其实在这之前,两人早已貌合神离,一个不解风情的军人,一个渴望爱情的少女,终究是走不到一起。
怀着对浪漫爱情的期待,陆小曼匆匆与王赓离婚,即便那时她已经发现自己怀有王赓的骨肉。
为了能和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不顾母亲的劝告,瞒着徐志摩和王赓,找到一个德国医生,悄悄进行了流产,让她万没想到的是,这次流产,她将用余生的苦难偿还。
1925年,那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完善,对一个身体孱弱的女子来说,做流产手术,无疑是在地狱边缘试探,即便最终孩子被拿掉了,手术也算不上成功。
陆小曼自认为,可以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完全地与徐志摩相爱,可手术的后遗症却一直伴随终生,一方面,她患上了许多妇科疾病且伴有昏厥的症状,另一方面,她也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1926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和自己的如意郎君步入婚姻殿堂,当时徐志摩的父亲对儿子的婚姻很是不满,但徐志摩却对她总是爱护有加,两人一起享受了一段浪漫惬意的婚姻生活。
后来二人移居上海,此时,陆小曼的疾病也比以前严重了,疼痛之时常常哭天喊地难以控制,徐志摩遍访名医也无济于事。
于是在好友江小鹣的引荐下结识了名医丁凤山的授业弟子翁瑞午,他善于推拿按摩,几次施术后,陆小曼的痛疾渐渐有了好转。
自此,翁瑞午便常会应徐志摩之请,来给陆小曼进行治疗。
一次在治疗过程中,陆小曼不经意间问道:“你常来替我诊治,也不是长久之计,若你不在时,我该怎么办呢?”
翁瑞午则答道:“若我不在时,也是有办法的,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用的。”
陆小曼依旧追问,翁瑞午答道:“鸦片!”
那时他已经开始吸食鸦片,当时的鸦片也是在医药上允许的。
陆小曼回道:“馊主意!害人!”
事与愿违,结婚多年,陆小曼始终无所出,这让徐志摩十分困扰,她还是深爱徐志摩的,因此内心也十分痛苦。
面对爱人的失望和病痛的折磨,她最终开始吸食鸦片,从那以后,每日靠戏曲牌局麻醉自己。
整日的大烟、打牌、听曲、宴会,也使得徐父越发觉得她骄奢慵惰,于是在经济上断绝了与他们夫妇二人的来往。
徐志摩不得不开始为了生计奔波,为了能够保证开销,他索性辞掉了在上海和南京的职务,答应胡适前往北京大学出任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
虽然总是对陆小曼的挥霍感到不满,但为了爱人高兴,徐志摩也只是稍作劝诫,仅仅1931年上半年他便往返北京、上海八次。
可惜,悲惨的命运还是找上陆小曼,这个呵护她的爱人,最终在搭乘赶往北京的飞机上,永远离开了她。
[胡瓜]爱人的离世才使得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她过着那样纸醉金迷的生活,爱人却为生计奔波,于是,她将徐志摩的死全部归咎到自己身上。
此后,她将鸦片戒除,从奢靡的生活中走了出来,并且余生都致力于整理徐志摩的遗作,面对外界的责难和批评,也默然于心。
弥留之际,陆小曼仍有所期望,那便是要求葬在徐志摩的墓旁,可是这一心愿,再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徐志摩对她的爱并不能让他的家人同意。
对爱情的浪漫追求,使得他们冲破世俗枷锁相拥在一起,但命运有最终让他们天人永隔。
爱需要物质上的基础,但理解、包容、坦诚、用心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他们能早些意识到,或许不会如此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
《春申旧闻》《陆小曼与王赓之间》《徐志摩传》
千纵相辅此情谁诉
没事别请三朋四友来家里[捂脸哭]
公子
陆小曼:我叫你天天搞破鞋[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