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是七国之乱的牺牲品,景帝是获利者 七国之乱三个月被平定,这场地方诸侯和中央朝廷的较量,杀死老师晁错的汉景帝是最大的赢家,晁错则是背锅者和牺牲品,七王是输家。 早在文帝时,晁错就已经提出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并限制他们的发展,文帝考虑到时候不到,所以没有听从,但他把大哥刘肥齐国一分为七,封给刘肥的儿子。 到了汉景帝继位,因对晁错的削藩感兴趣所以重用他,而晁错借机再提削藩,认为削不削藩那些诸侯王都会反,早削晚削也反,晚削比早削危害更大。 公元前154年,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强行下令削藩,导致吴王刘濞为首的联合六位诸侯王,打着晁错离间刘氏骨肉为理由起兵清君侧。 然而,不顾群臣反对削藩的晁错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提出建议汉景帝离开长安御驾亲征,自己则留在长安。 正是这句话落下口实,曾经任刘濞丞相的袁盎与晁错有恩怨,他认为七王之兵因晁错而起,只有杀了他和撤回削藩的命令,赦免七王起兵的罪名,就能换回他们退兵。 丞相陶青、廷尉张欧等十几位大臣,也联名请求将晁错满门抄斩,汉景帝同意了,瞒着晁错派袁盎出使吴国与刘濞谈和,又以上朝为名派人骗晁错上朝商讨朝事,半路上就把他腰斩了,结果刘濞没有退兵,反而自称东帝。 景帝只得派周亚夫前去讨伐,仅用三个月便彻底给平定了这场兵变,七个起兵的诸侯王全部被杀,景帝借此废了七个王除楚国外的封国,将其全部改为郡由朝廷管辖。 同时,景帝又借着七王谋反为名,下令收回诸侯王在封地的管理权和官员任免权,减少诸侯王国的官员,派国相治理封地事务而不准诸侯王过问,并再规定诸侯王在封地没有治民权,只有收税权。 从结果来看,景帝虽然杀了晁错,但他是最大的赢家,七王是最大的输家。从另一角度来看,晁错成了这场兵变的背锅者,也是景帝把他摆在桌面上的牺牲品。
晁错是七国之乱的牺牲品,景帝是获利者 七国之乱三个月被平定,这场地方诸侯和中央
司马逵说史
2024-09-12 08:44:05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