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徐志摩抛弃后逆袭翻盘,张幼仪的“大女主”经历,一度成为众多女性的榜样。可在抗日

云孜聊过去 2024-09-11 17:20:12

被徐志摩抛弃后逆袭翻盘,张幼仪的“大女主”经历,一度成为众多女性的榜样。可在抗日期间,她却大发国难财,囤积军需品以百倍价格卖出! 1922年,张幼仪怀着去伦敦追随徐志摩,想让他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离婚,但徐志摩却冷漠的让她打掉。 张幼仪十分深爱着徐志摩,或者说没有一个有学识的女子不向往她,但是徐志摩的心只在陆小曼、林徽因,前者是互相爱慕,后者是求之不得。 张幼仪家世不凡,更是有12个不凡的哥哥,她生活上丝毫不缺,爱情上却寸步难行。 离婚后,张幼仪为了忘记痛苦,选择去德国留学进修,期间小儿子因病去世。人生对这个女人毫不留情,她明白,只能依靠自己去开辟一条道路。 在德国留学期间,她并不担心费用问题,徐志摩的父母觉得自己儿子愧对于她,老两口替儿子极尽全力的弥补,每个月都会给她寄去200美金。 她在德国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褪去胆小怕生的心理,内心逐渐强大起来。 或许光看张幼仪的前半生,这确实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直到她踏入商界。 1926年,张幼仪意气风发的回国,徐志摩的父母将三分之一的家产都给了她和孩子,她过了一段惬意的日子,但后来张幼仪的母亲去世,她带着孩子去奔丧后,直接留在了上海。 一次巧合的机会,张幼仪得知“上海女子银行”濒临倒闭,对方想请她出任总裁,或许是想让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看在妹妹的面子上伸出援助之手,但张幼仪却给了她们一个大惊喜。 张幼仪把这次任职,当做自己跨界翻身的机会。 她每天都不留余力的将精力放在工作上,还专门找了一个老先生教自己中午,把办公桌搬到大家的办公区,以便观察大家的能力和状态。 当时,女子银行已经落魄到,银行只有一个客户,存款只有4000元。 可那位用户看到银行经营不善,怕自己的钱亏在里面也要取走。 张幼仪就对这个客户保证,如果银行真的干不下去,这4000块就由自己补给客户,双方还签下了条约,这也是银行信用的起步。 除此外,张幼仪还针对女子银行的特点,给各位太太小姐们发放储金礼券,拿着礼券可以直接兑换,很多人送礼直接就送礼券,比钱、支票什么的好看、好听多了。 当然,一个穷到只剩下4000元的银行,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手笔,其中自然少不了张幼仪哥哥的帮衬,可她确实成功了。 除了银行之外,张幼仪还和自家兄弟一起创立了一家服装品牌。 但是,张幼仪确实有做生意的手段,但她为了赚钱却变得无所不利,她的哥哥张君劢是43名战犯之一,位高权重。 这稍微给张幼仪一点信息,她就知道哪里要打仗,哪里缺物资,然后把货物囤起来高价出售。 让张幼仪备受诟病的是屯染料、棉花事件。 民国时期的中国物资原本就稀少,日本人入侵中国后,又占领了棉花的主要生产地区华北,很多人为了抗日救国都在捐钱捐物,可张幼仪囤了大量的布料和棉花,并在抗日期间高价卖出去。 这些棉花本来就价格昂贵,张幼仪垄断后又以几十倍价格卖出去,红军部队、贫困的老百姓能买得起吗? 这件事在张幼仪的自传中只是一笔带过:我在这段漫长的抗战时期运气很好:生活没受干扰,又赚了许多钱,我买了两箩染军服需要用的染料,等到加钱涨到一百倍,而且再也没法从德国进口的时候才卖掉。 张幼仪缺钱吗?不,其实从各种记载张幼仪的文章来看。 不管是张幼仪家中12个哥哥,还是徐志摩父母将家产分出三分之一给她,她都不会是一个缺钱的主,唯一受到的苦难就是吃了爱情的苦。 就像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情种总出在富贵家? 因为生存已经很困难,爱情对穷人来说更是一个奢侈的东西。 参考信源:兰台世界2013-11-06——《近代女商人张幼仪的传奇人生》

0 阅读:43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