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下令处死名将李牧,临死前,李牧痛心疾首地长叹说:“当年廉颇身为赵国将军,屡立功劳却没有落个好下场,没想到他的遭遇今天轮到我李牧头上了!”话音刚落,李牧瞬间身首两处。 战国末期,秦国势力日渐强大,原本实力雄厚的赵国也逐渐衰落。 然而,在这个国家危亡之际,却出现了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将领——李牧。 李牧,字季布,是赵国名将李翼之子。 他自幼习武,长大后凭借其过人的勇武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赵国的上将。 面对秦国连年来的侵扰,李牧奉命率军出征,他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所向披靡。 在他的带领下,赵军一次次击败秦军,成为赵国最后的希望。 然而,命运却和李牧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就在他为国立下赫赫战功之时,却遭到了同僚的嫉妒和陷害。奸臣郭开受秦国收买,向赵王进谗言,称李牧有谋反之心。 赵王本就昏庸无道,听信谗言,竟然下令处死李牧。 行刑前,李牧回想起另一位赵国名将廉颇的悲惨遭遇,不禁悲从中来。 他痛心疾首地长叹道:"当年廉颇身为赵国将军,屡立功劳却没有落个好下场,没想到今天,同样的遭遇也轮到我李牧的头上了!" 话音刚落,李牧便壮烈就义,以身殉国。 李牧和廉颇,这两位赵国的栋梁之才,就这样惨遭奸佞小人的暗算,含恨而终。 他们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赵国的悲哀。 试想,如果赵王能够明辨是非,任用贤良,赵国何至于落到亡国灭种的地步?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李牧和廉颇的遭遇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必然趋势。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任用奸佞之时,即便有再多的忠臣良将,也难以挽回败局。 李牧之死,令赵国上下一片哗然。 然而,对于昏庸无道的赵王来说,却似乎并不以为意。他轻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认为除掉李牧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 殊不知,这一错误决定,却成为了赵国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赵王的昏聩,其实并非一日之寒。早在长平之战时,他就已经显露出了其愚蠢和短视。当时,赵国面临秦国的入侵,形势万分危急。 然而,赵王却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了久经沙场的名将廉颇,改任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结果,赵括率军进攻秦军,被秦将白起设伏击溃,四十万赵军尽数被坑杀。这一战,不仅令赵国元气大伤,也让赵王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怀疑和恐惧。 如今,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赵王更加惶恐不安。他生怕手下大将谋反,尤其是掌握重兵的李牧。奸臣郭开看准了这一点,便对赵王进行了一番恶意的中伤和煽动。 他声称李牧野心勃勃,必然会效仿当年的廉将军,最终背叛赵国投靠秦国。 赵王听信谗言,终于下定决心诛杀李牧。 李牧死后,赵国再无名将。秦将王翦乘胜追击,兵锋直指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看到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出城投降。至此,赵国灭亡,成为秦统一的又一块垫脚石。 而那个挑拨离间,害死李牧的奸臣郭开,虽然因为助秦灭赵,被封为上卿,但最终也没能逃脱被盗贼杀害的命运。 他的结局,也许就是老天对其恶行的惩罚吧。 纵观赵国的灭亡之路,不难发现,从长平之战的失败,到李牧被杀,再到国家覆灭,每一步都与赵王的昏聩和错误决策密不可分。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统治者的才能和品行,无疑是决定性因素。 赵王虽然位高权重,却缺乏治国之才和识人之明。 他轻信谗言,滥杀忠良,最终导致国家走向灭亡的深渊。这一教训,值得后世所有为政者深思和警惕。 参考资料: 《春秋战国 韬略兵戈|李牧破匈奴之战》来源:新浪财经
赵王下令处死名将李牧,临死前,李牧痛心疾首地长叹说:“当年廉颇身为赵国将军,屡立
从南谈历史啊
2024-09-04 20:07:39
3
阅读:36054
Gnuling
长平之战的最大责任人是廉颇,根据最新出土的有关战国文献记载,赵军被围完全是廉颇指挥错误造成的,负责赵军后路安全的廉颇把白起派来包围赵括的军队当成了骚扰敌军未予重视,等到包围圈形成才率军来解围,后又以怕长平有失而退军,给赵括了错误信息,否则,40万赵军不可能粮尽才突围。事后,赵国以无大将,因此,只能把战败的责任推给赵括,而让廉颇继续领兵。
安源 回复 10-31 00:08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你的竹简能记载一车故事?真是屁话一堆
Gnuling 回复 安源 10-31 17:53
有关竹简现在就在清华,出土了万余根,还有很多没有完成解读
gh
我们现在也要防郭开式的美国奸臣。
护花使者_南京 回复 09-10 15:46
我们已经南开大学教授这样的奸臣了。
用户23xxx52 回复 10-16 00:53
大把多
用户91xxx16
灭赵首功郭开
一骑绝尘 回复 09-05 14:17
不是有说,郭开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吗?白起再牛,都没有完整的灭掉过一国。
塞度林木
廉颇的打法就是跟秦国拼消耗,必败无疑。任用赵括不过是无奈之举。说到底山东六国已经无力抵抗秦的扩张了
T鸟陈7628 回复 09-13 11:13
廉颇的战法确实最终是败退,赵国退出上党地区的争夺战,上党归秦国,不会全军覆没。赵国保存了有生力量,退守回赵境层层设置防线,秦军也不敢继续攻入赵国。
加油 回复 09-10 18:22
还秦桧背锅,又是一个否定历史的典型案例。首先,没人说岳飞被害就只是秦桧一个人的责任,赵构就没责任。其次,皇帝犯错,不代表大臣犯错就应该,要不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忠臣了。第三,主谋主责,难道就能说帮凶背锅么?更何况秦桧也是主谋之一。第四,历史上比比皆是的,反而是皇帝不满将领,但却被帮凶利用不断引诱推波助澜导致最终下手。第五,岳飞自己也犯了无可救药的错误。且不说迎二圣这种坊间笑谈,就是十二道金牌,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是不可饶恕的。对比下诸葛亮姜维,你以为他们想放着到手的胜利被召回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是说就可以完全无视君命,尤其是还至少无视了十一次。岳飞被杀,是各种原因一起导致的,而主谋,就是赵构和秦桧,两个谁都跑不掉,也不存在背锅。
赵军
长平之战时的赵王和重用郭开的赵王不是同一个人。
scmsh 回复 09-07 01:08
这种人还能谈历史可笑至极,不应和他辩论[得瑟]
张辉
长平之战是赵孝成王,杀李牧是赵王迁,已经3代君王了。
清醒 回复 09-05 10:33
短命君王何奇之有。
资产评估2014
长平之战的赵王和杀李牧的不是同一人,不知道别瞎哔哔
七峰
反过来也可以说李牧还是智谋不足,只能抵御外部的敌人,而不会抵御内部的敌人。看看明朝的戚继光吧,练兵杀倭寇有一套,对内忽悠张居正更有一套。自己的命如果都保不住,如何对付外在的强敌。
核桃与土豆 回复 09-22 16:22
袁崇焕纯废物加汉奸
天天 回复 10-09 11:32
老大,抗倭时期是严嵩~后面是徐阶高拱,张居正早着呢😂
五运
这就是山西人与陕西人区别
小河弯弯 回复 09-26 11:24
赵国是河北吧?山西是晋国。
用户18xxx23 回复 09-06 17:25
赵国只有山西人吗?无知。
博采众源百川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大秦帝国重用两人,赵国嫉妒两人,不被灭国天理难容。
风起沛水
廉颇是最稳妥也是无奈打法,李牧是最先进打法,也是秦国名将克星,赵王昏蛋,杀良自毁
用户17xxx00 回复 09-05 17:59
说廉颇稳都是屎记的功劳,廉颇带骑兵,不是防守的,之后逃离赵国,完全是追究他的首责。。其实秦国也损失与赵国相当,腌人司马氏胡球写。
用户10xxx40 回复 用户17xxx00 09-15 23:22
你逗我玩呢?那个时代能凑出20万骑兵?而且首责不是你吗?没有你这个啥笔在这里喷,赵括怎么会输?
西西鱼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大中国统一进程的阻碍?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回复 09-10 08:50
中华一统大势己成,阻碍者皆死[赞]
清醒
盗贼所杀?弄不好是赢政暗中命人以盗贼之名做的。因为这种奸臣,留着害回,明杀又寒敌国奸臣。
道人
郭开陷害李牧之说源于电视剧大秦不赋不是历史是编故事。
KK
一人毁国这是最可怕,当代如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
firebomb
总算看到了网络史评家的水平了,什么冉闵啊,什么赵括啊,什么尧舜禹禅让啊,凭着一点点自己的臆测加上历史上极少数的那么点不同意见,就开始要给历史上的统一意见翻案
绿竹青青
干脆,造反。别等着自己的脑袋被别人砍。你不造反只能说是你太傻。
新手上路
廉颇率领40赵国精锐长期在外,原始的通讯手段,赵王心理确实不放心。于是反间计成功了。
我爱宝贝 回复 09-06 14:42
廉颇没有40万,廉颇只有20多万,当时对面秦军大概40万,后勤赵括换廉颇带了20万援军,秦换白起同样带20万援军
用户14xxx93
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
用户10xxx19
两个赵王,别搞错了:长平之战赵文惠王,此人在位时李牧尚在边境;李牧被杀时的赵王是迁,其母娼妓
星夜迷梦 回复 09-10 16:20
长平之战是赵孝成王,赵惠文王要是还活着,战略眼光就不会那么差,外交一个也搞不下来,就是赵孝成王太嫩了,赵王是一代不如一代
赵洪浩 回复 09-07 17:02
[流鼻涕]
星苑
没有赵王的昏聩,秦始皇哪会那么快统一中国,所以赵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笨笨
看历史难为你了,但凡你去看看寻秦记,你就会明白,长平的赵王和杀李牧的赵王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不好起名字
长平是赵丹,杀李牧是他孙子赵迁,这都能写成一个人?脸呢?
天天 回复 10-09 11:36
武灵王孙子的孙子,这几个孙子越活越完蛋😂
极地苍狼
赵国王位的更迭,几乎都是在刀光剑影中。李牧被杀,主要是因为支持的公子赵嘉
奶茶咖啡
国力的比拼,赵国原本就输了,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赵国都比不了秦国,庙堂负重要责任,上党郡事件,如果是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首先绝不会陷入此事件中去,更是判断错误,没想到秦国会如此投入巨大兵力大举进军,在外交上也是很失败,不能联合其他几个
申~渝
廉颇守方跟秦军攻方打持久战、消耗战是国力军力对比下的上策!总有那哗众取宠的历史翻案疯跳出来颠倒黑白。
飞天男孩979 回复 09-08 15:30
对战局来说是上策,但对国家财政来说不可持续,秦国因为商鞅变法和都江堰国力更强盛,而且已经把十几岁的孩子都征召了 铁了心的对抗到底。赵国后勤补给线好像要经过太行山,长期战争长期征兵已经影响正常农业生产,在换将之前赵国去找邻国借粮被拒,可见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继续打下去国内百姓可能会先垮掉造反了。
用户14xxx93
一派胡言!李牧死时,是赵王迁,那时赵王还是个孩子!他爹赵悼襄王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不是傻瓜要杀李牧!
流浪在外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sm
郭开在国家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李牧就像国民党名将,没啥贡献,起反作用
阿强
试想,如果赵王能够明辨是非,任用贤良,赵国何至于落到亡国灭种的地步?试想,如果赵国能选出一个明辨是非任用贤良的赵王,如果发现这个不行弹劾他再选一个行的,赵国何至于此。
穷则我独善其身
所以赵国才会亡国[笑着哭]专杀听话的栋梁。
用户11xxx12
李牧记得手有残疾,勇武谈不上吧
白雪公主的妹妹
李牧是被逼自杀的。
李文太
多少颗头颅,凝聚成一句话:人不为己,天殊地灭。
用户69xxx03
赵国不灭,天理难容,
用户14xxx64
楚赵都有逃出生天的机会,惜乎王太蠢
flightclub
郭开,专家代表,叛徒、内奸、工贼。
do:御坂御坂不想再打字了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弱者却总有一万个借口[抱抱]
用户10xxx99
家天下必然出昏君,昏君则给国家带来创伤,甚至亡国,是制度的悲剧。
XQH
历史的车轮不是一个李牧能够阻挡的,其他五国不也一样被灭掉了吗?
岁月无痕
长平之战应该让李牧当主将,战胜白起,一战成名[微笑]
用户10xxx28 回复 09-09 23:51
李牧当时还没长大
断水流 回复 用户10xxx28 09-21 21:13
长大了。但是还没成长起来。另外他是在边境崛起的。
EXCALIBUR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郭开赵括
天呐你真高
战国后期能和秦国搏一搏的就是赵国了,虽然输面大,但是国力仅次于秦国!赵国一灭后面几个打酱油的就都凉了!最搞笑的是齐国,号称最富裕!结果都富裕了秦国!
孤鹰三哥
必然会效仿当年的廉将军,最终背叛赵国投靠秦国……廉颇从来没有投靠秦国,自媒体能否严谨一点儿
孤鹰三哥 回复 天天 10-18 13:55
他也没有背叛赵国
天天 回复 10-09 11:37
你从背叛赵国那断不行吗?
双木成了林
李牧死的太惨了
戏如人生
李牧屠灭赵王也可以呀,为什么把希望寄托在赵王不昏庸?
永往直前
秦灭六国,仗仗经典
火星用户
戏说的事情当真了,还原历史吧,谁当赵王也必杀李,要不然战争结束这赵国的国姓可能要变李姓了
火星用户 回复 09-10 13:37
好像说得刘邦不是功臣似的
用户10xxx58 回复 火星用户 09-23 00:54
没有灭项羽前,刘邦也只能忍着韩信。国家动荡不安跑去杀能臣,这国君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就算李牧有异心,也要支持李牧抗秦,否则李牧一死,谁来抗秦?
小河弯弯
秦奋六世之威,别国能连续有几个明君?天下一统大势所趋。
用户10xxx50
赵国该亡
国泰民安
袁崇焕
我不敢说话
。。。。。李牧是醉酒被杀
Joseph_Hu
被盗贼杀害?小编估计没学过语文,反派被杀能用“杀害”?
天天 回复 10-09 11:38
杀害这个词语有褒贬之说?
Joseph_Hu 回复 天天 10-09 19:47
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