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消息! 美国刚刚正式宣布了! 当地时8月31日,拜登政府再次推迟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关税,称将在未来几天内做出最终决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今年五月,拜登就声称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100%,包括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以及中国品牌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产品,同时,还要对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征收50%的关税,对锂离子电池、关键矿物、钢铁和铝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些关税本该在8月1日生效,但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实施。表面上看,美国是想通过加税来打压中国的科技和制造业,但这背后显然有更深的原因。
要知道,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头羊,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市场份额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已经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了特斯拉。蔚来和小鹏这些新兴品牌,也在不断崭露头角,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如果拜登政府真的执行高额关税,不仅会影响这些中国品牌的全球扩张,还会打击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等美国品牌的销售。更重要的是,美国自身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很难承受如此高的成本压力。毕竟,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还是锂离子电池和其他关键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没有中国的参与,美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恐怕会陷入困境,毕竟打不过的市场,总不能连电池都造不出来吧。
再看看半导体和太阳能产业,中国在这些领域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美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半导体供应,特别是在低端芯片和部分关键材料上。如果对中国半导体征收高额关税,可能会导致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混乱,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太阳能电池也是同样的道理,美国虽然也有自己的太阳能产业,但大部分的原材料和产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如果美国执意加税,短期内可能会推高成本,导致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停滞。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一再推迟决定,其实是对形势的无奈。高喊对中国强硬容易,但实际操作却难上加难。打不过就加入,拜登政府恐怕也意识到,失去中国的合作,美国的新能源和科技产业只会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