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大将军衔却享受元帅待遇,蒋介石和国民党各路军阀看到他都要“绕着走”?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8-21 16:47:17

张云逸:大将军衔却享受元帅待遇,蒋介石和国民党各路军阀看到他都要“绕着走”? 张云逸,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位革命元老。他的一生,是与革命紧密相连的一生。让我们追溯这位传奇将领的足迹,看他如何从一个海南少年,成长为建国后的开国大将。 少年的张云逸聪敏好学,勤奋刻苦,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他自幼在渔村长大,常年下海捕鱼,操持农活,身体早已锻炼得高大强壮。这位未来的将军,从小就具备了军人所需的过人体魄。 1908年,张云逸16岁那年,他听说广州创办了一所新式军事学校——黄埔军校。怀抱着报国之志的张云逸,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广州。凭着出众的才干,他顺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共和先驱们培养的一员革命新军。在校期间,张云逸刻苦钻研,成绩名列前茅,是黄埔军校的佼佼者。 1909年,他加入了当时的革命组织——同盟会,正式开启了投身革命的道路。此后数年间,他积极参与多次反清起义,与革命先烈们并肩战斗。 其中最惊心动魄、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要数1911年的黄花岗之役。那一年,同盟会在广州黄花岗发动武装起义。张云逸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却因寡不敌众,起义很快就遭到清军的血腥镇压。张云逸所在的部队损失惨重,战友们或战死沙场,或被俘就义,牺牲者竟达七十余人,后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年仅19岁的张云逸也身陷重围。在绝境之中,他机智地伪装成普通百姓,混在人群中逃出城外,侥幸保住性命。他暗自立誓,今后定要为牺牲的烈士报仇雪恨,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而奋斗到底。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张云逸了解到共产党的主张后,欣然接受了党的邀请,加入了这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革命组织。 有趣的是,张云逸在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之前,曾与后来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有过一段颇为微妙的交集。早年,张云逸与蒋介石同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元帅府任职,官衔还在蒋之上。后来张云逸弃国民党投奔共产党,但凭着他的资历之深,就连身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位昔日的老上级。 张云逸投身革命的故事,展现出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元老的坚韧品格。无论是少年时期刻苦学习的好学精神,还是黄花岗起义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亦或是弃旧投新、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胸襟,都构成了张云逸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的底色。他早年的奋斗历程,为日后成长为德高望重的开国将帅奠定了基础。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张云逸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1929年,当时年方37岁的他,担任了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起义中,他指挥若定,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他却因此组建了红七军,并担任军长。在他的悉心训练下,红七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革命军人,为我党我军培养输送了大量栋梁之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云逸身先士卒,率部奔赴前线。面对凶残的日寇,八年抗战在所难免。共产党决定成立新四军,但需要一位得力的军事指挥官来统领这支部队。张云逸对人才的慧眼,再次展现。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在北伐战争时的老战友叶挺。当年,叶挺是张云逸的部下,两人一同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断言,由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于是,张云逸不辞辛苦,亲自前往澳门,向昔日战友叶挺发出邀请。叶挺闻讯后,欣然前来,带领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就这样,在党的英明决策和张云逸的慧眼识人下,一支崭新的抗日力量诞生了。 皖南事变后,叶挺不幸殉国。张云逸临危受命,接过了新四军的指挥权,先后担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等职务。在他的率领下,新四军发扬革命斗争精神,浴血奋战,屡创战绩。张云逸不仅军事指挥才能出众,他还十分注重发动和团结群众。在抗战期间,他经常深入农村,向群众宣讲抗日道理,发动老百姓支援前线,积极配合军队作战。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张四爷"。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淮海战役打响,这是一场事关全局的重要战役。张云逸所部奉命参战,肩负着阻击国民党主力的重任。战役期间,张云逸分兵把口,预判敌军动向,指挥官兵沉着应战,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发动当地群众,筹集军粮,支援前线作战。正是在军民一心、共同奋战的努力下,淮海战役最终取得了辉煌胜利,新四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张云逸的历史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1955年,在全国第一次授衔典礼上,他被授予大将军衔。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在享受待遇上,却比照元帅级别。毕竟,论资历,他早在黄埔军校时就是蒋介石的老上级;论军功,他是打天下、创基业的老红军,从红七军军长到新四军副军长,战功赫赫;论声望,他在军内外都有着极高的声誉。正因如此,就连身为昔日对手、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看到张云逸也不得不敬他三分。

0 阅读:26
自由的百灵鸟

自由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