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竞赛崛起,9️⃣大思考和建议(小初竞赛)
猫爸看升学
2024-08-21 14:13:51
1️⃣重庆的竞赛是如何崛起的?传统高考省份的竞赛是如何没落的?
“早”:1. 早培进度足够。2. 分流早。
数学、信息竞赛:初一分流。
物化生竞赛:初二、初三分流。
反面例子:新高一才开始搞竞赛。新高一零基础搞竞赛。
案例1:竞赛中等省份、非平台级学校不出成绩
1. 外出集训太晚/不够。
2️⃣竞赛起步点早,但是后期竞赛爆发力弱。什么原因?
1.一轮体系构建浪费时间+经济投入。以数竞为例,在一试上浪费太多课时量。
2. 在低优先级环节浪费时间。比如高联一试。
3. 学校不理解“省一没用”。
4. 不分流/晚分流,竞赛烧苗。
5. 竞赛双开。
6. 闭塞型家长。
3️⃣破除竞赛迷信:想清楚为什么搞竞赛?
第一,目标是否明确?
常见误区:为了思维拓展搞竞赛?为了高考压轴搞竞赛?为了强基拓展搞竞赛?
竞赛=解决顶尖名校的两个方向之一。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第二,达到目标的条件是否清楚?
从竞赛结果来看:
国家集训队:保送+专业任选。
国赛金牌:破格类强基。
国赛银牌+营约:破格类强基。银牌前段实力=全国前250名。
国赛银牌:大概率华五。
省一:性价比低的问题。单纯的省一是没用的(浙江省有对应政策)。
省二省三:综合生水平高一些都可以拿。
进省队,金银牌,综合不弱650/660.
4️⃣竞赛是否是最短路径?
根据天赋判断:
对于单科上天赋突出的同学:竞赛是最短路径。
对于【大多数】同学:竞赛不是最短路径。最容易出现走弯路/走错路、“烧苗”现象。
根据条件判断:
是否在平台级学校?
是否有足够的早培进度?
5️⃣天赋判断问题
1.靠进度判断
有进度=风险控制+规划意识强+执行力强
2.靠强度判断
学习过程中的筛选机制
核心是看【学有余力】
3.靠难度判断
例如,数学竞赛高联二试。
4.看队内排名
1.5x 省队人数。
5.参考全国维度
外出集训。
6️⃣时间规划问题
竞赛早培进度参考:
宽底(数理同开)
小奥:3年级开始,1年时间。
初中进度:数理同开,1年时间。
初联:如果走数竞,可以加半年初联。
竞赛生,初联集中在寒暑假进行。
初联可以和高中内容同开。
初联和中高考无关。非数竞生不建议学。
高中进度:数理同开,1年时间。
0
阅读:7
浅怀。
这是创知路的观点吧,现在抄袭都这么迅速了吗
荼蘼
创之路的观点吧
大曼丽呀
这不是创知路陈老师的原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