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税##
苹果税是指苹果公司对App Store上所有应用的数字内容消费抽取15%-30%的佣金,这一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反垄断诉讼。在中国市场,苹果税的比例通常为30%,只有部分小型企业及新开发者的抽成比例为15%。2023年,中国市场的苹果税贡献率接近25%,在2024年,这一数字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
苹果税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其高比例的佣金是否合理,二是其是否构成垄断行为。一方面,苹果公司认为其收取的佣金是对其平台服务的合理补偿,因为App Store不仅提供了支付渠道,还承担了审核、维护和安全保障等责任。另一方面,许多开发者和消费者认为苹果税过高,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在中国,苹果税的争议尤为突出。2024年5月,中国首例由消费者针对苹果税发起的反垄断诉讼一审宣判,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求,认定苹果公司在中国区软件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其收取苹果税和支付方式唯一的行为不属于垄断行为。然而,这一判决并未平息公众对苹果税的讨论,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批评。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在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调查和监管压力时,已经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例如,在美国地区,苹果将App Store的抽成比例从30%(小企业15%)降至27%(小企业15%),以应对反垄断调查。在欧盟地区,苹果也调整了苹果税,将原本的30%(标准企业)和15%(小型企业)两档费率下降为17%(标准企业)和10%(小型企业)。
苹果税的争议反映了全球数字市场中平台经济的复杂性和挑战。它不仅涉及到商业利益的分配,还触及到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这一问题,以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