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时候的僧道人员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乞丐。 不管官方对此如何加以反对,以僧道的衣衫举止在外行乞,是人们所熟悉的,甚至还为民众所尊重。 一名十八世纪的观察者指出,那些鄙视一般乞丐,连一个铜板都不会给他们的富人,却会把自己兜里的每个铜板都扔进乞僧的碗中,以便为来世积德。 那时候皇帝对僧人道士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政府中没有什么人在费心收集有关和尚道士的准确数据。有人检查过属下一些县的登记名册,发现误差甚大,不仅对僧道总人数未作统计,就连发放度牒的体制也已经停止运作。 根据报告,因为无人认真执行有关僧人每收一个新徒弟(亦即每剃度一个人)都必须上报当局的规定,全国只有“十之二三”的僧人道士持有度牒。 甚至有的“僧人”和“道士”同僧道没有任何关系,而只是披着僧人道士的袍服来逃避法律的制裁。我们熟知的鲁智深、武松…大抵就属于这一类…
清朝中期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时候的僧道人员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乞丐
周周史海泛舟
2024-08-14 10:47:07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