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临死前,嘉庆帝质问他:你贪得能花完吗?而面对嘉庆帝的质问,和珅却只是说了两句话,便让嘉庆帝哑口无言! 和珅活着的时候可谓是风光一世,不仅是乾隆帝面前的权臣重臣,官居一品钟襄公。还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大贪官,据不完全统计,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后,从和珅府内搜刮出白银八亿两 相当于大清国库十几年的收入。 民间素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俗语,嘉庆帝即位之后决定整治和珅,以贪污、腐败、官官相护、弄权夺势等多项罪状将他逮捕,嘉庆帝坐在皇位上问他:“你贪那么多钱,花得完吗?” 嘉庆问这句话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以儆效尤,和珅倒台之后必然会牵连出一大串带有相关利益的党羽,但是嘉庆没有选择再查下去,而是选用和珅来作为典型,这种恩威并施的方法嘉庆用起来得心应手;二是摧毁和珅的最后一道防线,试图让他死了也被人咒骂,遗臭万年。 谁知和珅听了嘉庆帝的问题,苦笑一声,缓缓开头道:“回皇上,不管微臣贪污了多少钱,如今不都充了国库,进了您的口袋了?更何况先帝在位的时候,每次微服出巡、下江南不是从微臣这里出的钱,国库的钱都供先帝体恤民情了,那朝中大臣也不依啊,您猜猜,这些钱都是从哪出呢?” 和珅两句话掷地有声,听得嘉庆帝哑口无言,再没有反驳的理由,只能摆摆手,赐和珅白绫。嘉庆当然没有反驳的余地,因为他搜刮的这些钱,确实都进了国库,如果这些钱一开始就放在国库的话,那它或许根本存不下来。 更何况,嘉庆帝自己也知道,乾隆每次微服出访或者举办宴会都要有一大笔银子开销,至于谁出这笔银子,那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和珅的头上,不然乾隆也不会留他那么久。 和珅为什么能积攒下来那么多家产呢?主要也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强。据史料记载,和珅大姓钮祜禄氏,因家族世代军功傍身,故和珅自小便接受了最良好的教育,后又承袭父亲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乾隆三十七年,和珅跟在乾隆帝的身边为三等侍卫。 任职期间,和珅圆滑世故、善于奉迎,很快又积攒下一大批人脉,又因自己能力出色,办事屡屡收到嘉奖,受到乾隆的赏识,从三品侍卫一路升迁到国史馆副总裁,戴一品朝冠。更有一年六次升迁的特权,可见乾隆对和珅的宠爱。 和珅增加税收,充实国库,实行“议罪银”制度,借用职权排除异己,地方或者附属国向大清进贡,也要经过他的手,最终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和珅虽贪,但他贪得“大度”,不论是增加税收还有实行相关制度都增加了国库的收入,所以和珅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库收入大大提高,因此乾隆对他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和珅搜刮民脂民膏也好,贪污受贿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达到了乾隆和和珅双赢的局面,乾隆给予和珅保护伞的作用,和珅则要拿出他的诚意来。所以在乾隆下江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请歌妓、吃大餐、游玩享乐的这笔钱,不都是由和珅出的吗? 和珅死后,嘉庆帝虽也感叹过自己是否杀和珅太操之过急了,可毕竟事已成定局,嘉庆也只好下旨:“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意思是不追究和珅的党羽,只让他们勤勉自省。我想,这也是嘉庆帝对和珅才能的肯定吧。
参考资料:
冯佐哲.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J]. 炎黄春秋, 2004, 徐宪江主编. 中华史典:权威珍藏版:浓缩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精粹 普及大众历史知识趣味性宝北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01: 304.
江渐月
皇帝纸醉金迷还需要钱么?
随波不逐流
虽然知道不是和珅,帖王刚老师上来好像谁都没意见
宇宙辩论协会抬杠专员
贪污犯贪污还能底气十足掷地有声?既然底气十足为何不说服皇帝不杀自己?蝼蚁尚且偷生,难道是和珅活腻了不想活了?还是皇帝是个昏君,只杀清官不杀贪官?贴主不去写小说真是浪费人才啊。
ooo
是帝皇管治的常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