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教授# 早课
随手写百家姓,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您的影子。
以大字的笔法写小字,本来是个缺点,小时候没有老师指导,自己不懂得大小字的用笔特点,但坚持既久,也便成了习惯,一如单田芳的哑嗓评书。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
这是苏东坡的观点,此说来头甚大,后世多半以此立论,但细究起来,唐代严谨楷书这一个特点并不是很明显,大字未必结密,小字宽绰而有限,大字小字结构要瑧于完美,法度大不变,至少笔法差别没那么大。
我大胆说一句,大字未必须结密无间也。
古人慑于时之境,墨寡纸鲜,故鲜书大字。观敦煌藏经洞可知,要在小字。古人书字,乃为用也,非若今人以悬之而供人品评鉴玩,书漫天盖地之大字,乃今人之奢与权也。就后世之大字言,五彩斑斓,气象万千,诸般模样皆具,早脱于结密无间矣。
小字者,反之亦然。
近读何济洲先生学术之专著论一一毛泽东书法研实,为何先生之文风所染,既毕早课尚须“咳”数声,信口而言,诸君子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