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个红军叛徒大摇大摆走进江西万安区政府,以老党员的身份大言不惭地提要求:“第一,给我恢复党籍;第二我身体不好政府要给我治病;第三给我分配工作,我觉得我适合当中国驻苏联的领事……” 区政府工作人员看到曾洪易义正言辞地提要求,不由得有些瞠目结舌。 但曾洪易自称老党员和老红军,工作人员们还是表现地十分尊重,做完登记后就将人客客气气送走了。 (参考信源:江西社会科学——《曾洪易变节后的行踪和结局》) 没成想,几天后消息传来,工作人员们全都傻眼了,这个大言不惭理直气壮来找政府要官要待遇的曾洪易,竟然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叛徒! 曾洪易所交代的也是事实,他的确是一个老党员老红军,而且资历很深。 曾洪易1924年加入党组织,还曾去前苏联留过学,1931年时就成了赣东北苏区的最高领导,位置在方志敏之上。 曾洪易简直是翻版的王明,一味实施左倾教条主义不说,还只注重个人权力,置党组织安危于不顾。 从1931年开始,曾洪易就开始处处排除异己,提拔亲信,把赣东北苏区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如果不是曾洪易不会打仗又贪生怕死,方志敏和邵式平等人,估计都要被挤出省委常委的领导班子,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为党组织服务的,完全是为了他个人的权力。 1932年,曾洪易又积极响应王明“肃反”的号召,在赣东北苏区炮制了一桩又一桩冤案,进一步排除了异己。就连提出反对意见的方志敏和邵式平都没能幸免,一度被关禁闭写检讨。 曾洪易这样只顾自己不顾党组织的后果就是,赣东北苏区军心涣散,很多干部士兵纷纷脱逃,还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 最关键的是,曾洪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赣东北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党中央紧急任命方志敏出来挽回局面,把曾洪易调到浙江江山县工作。 曾洪易却嫌这个县人少,地理位置又不利,不好开展工作,于是离开准备去上海找党组织。 谁料就在上海寻找党组织的过程中,曾洪易遇到了我党的一个叛徒。 在对方的劝说以及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曾洪易考虑到共产党员处境艰难,自己万一被逮怕是保不住性命了,于是果断答应了去南京“自首”。 就这样,曾洪易从赣东北苏区的最高领导变成了一个自首变节的叛徒。 他叛变之后,不仅加入了国民党,还多次给国民党讲授游击战术以及“对敌政策”,彻彻底底站在了党组织的对立面。 1949年,曾洪易所在的万安县解放后,周围很多人都只知道曾洪易过去加入过共产党,所以纷纷建议他出面维持当地治安,以及回到党组织,让政府安排工作。 在众人的建议和吹捧下,曾洪易也彻底遗忘了之前叛变的过往,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直接大摇大摆去区政府要官要待遇。 殊不知,我党在解放的同时,也在积极搜捕潜藏在各地的叛徒汉奸,而且当时的江西省主席,正是当初被曾洪易疯狂排挤的邵式平。 在邵式平的亲自指示下,相关干部以“到吉安工作”的名义把曾洪易成功诱捕。 可笑的是,曾洪易全程对此没有丝毫怀疑,反而还不断强调他俄文不错,依旧心心念念想去苏联当领事。 等到了吉安之后,得知是邵式平亲自指示后,曾洪易才想起来过往的一些不堪经历。 但他仍旧在想方设法狡辩,声称自己没有叛变,只是做了苏联空军顾问的俄文翻译,对我国抗日战争还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见,哪怕是到了这个地步,曾洪易依旧没有对自己在赣东北苏区的所作所为反思,反而一直在想方设法掩饰罪恶过往。甚至曾洪易连他的罪过成都以及当前的形势都看不清,在交代材料中还不忘提出请求: “我懂俄文,请求去苏联当中国驻苏领事” “请求不要把我的工作安排在北京,那里的气候我不适应” “请求把我携带的两本书交给书店出版,换取一些稿费” …… 不管曾洪易如何看轻或者掩饰自己过往的罪过,但历史记得,很多人都记得。 最终在1951年10月,曾洪易被判处死刑,不过还没等行刑报告批复下达,曾洪易就因为严重的肺结核病死在狱中,结束了罪恶又可笑的一生。
1949年,一个红军叛徒大摇大摆走进江西万安区政府,以老党员的身份大言不惭地提要
云孜聊过去
2024-08-07 18:39:58
4
阅读:33083
单身男人
叛徒该杀!
用户16xxx96
编得磕磕绊绊,就这水平还发文
桦树林
既然判了死刑,病死也要在尸体上打两抢。
蒹葭
文中描述的一个小丑,当年居然有这么大影响力?
一毛不拔
查一查夏曦同志怎么去世的,就知道这种人不会有好结果,真以为可以欺之以方[汗]
龙虎门
它的言行就是叛徒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