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当年明月”的老婆仅是看了一眼当年明月的银行账户,就差点晕厥过去了,只见账户里有8位数,她很是震惊,怎么也想不通:“天天上班的老公哪来的这么多钱?” 【来源:“当年明月”上央视《面对面》 讲自己那些事儿——中国新闻网;石悦-百度百科)】 凌晨三点,城市还在沉睡,手机屏幕却映照着一张年轻的脸庞。 他不是程序员,也不是苦逼创业者,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 他叫石悦,网络世界里,更多人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当年明月。 石悦的童年,没有太多电子产品的喧嚣,更多的是在书海中度过的静谧时光。 当同龄孩子还在迷恋童话故事的时候,他已经翻阅了《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等“硬核”史书,沉浸于历史的浩瀚与厚重。 这种对历史的痴迷,源于他天生的求知欲,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 大学毕业后,石悦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这份工作意味着稳定和体面,却无法填补他内心深处的精神空缺。 朝九晚五的重复,文件堆积的枯燥,让他开始怀疑,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石悦接触到网络论坛,并被网友们对历史的热烈讨论所吸引。 然而,他也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对历史存在着误解,甚至将野史当正史。 这种现象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意识到,普及真实的历史知识是多么重要。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石悦心中萌芽:他要写一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明史作品,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历史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2006年3月,《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章在网上悄然发布,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迅速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 为了兼顾工作和写作,石悦开启了“双面人生”:白天,他是兢兢业业的公务员,处理着繁杂的公务; 夜晚,他化身“当年明月”,在键盘上敲打着历史的传奇。 他给自己定下每天至少三千字的目标,即使熬夜加班,也从未放弃。 四年间,200多万字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作品横空出世,当年明月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务员,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温度。 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正式出版,一经面世便引发抢购狂潮,版税收入高达数千万。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石悦并没有迷失自我,更没有像一些“暴发户”那样辞掉工作,开始享受生活。 他依然坚守公务员的岗位,将写作视为兴趣爱好,而非赚钱的工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如何处理巨额版税,他风趣地回答:“有钱了就去买两个馒头,一个蘸白糖吃,一个蘸红糖吃。”这句看似调侃的话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石悦的故事,是当代青年追梦路上的一个缩影。 他让我们明白,即使身处平凡的岗位,也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在自己的领域创造不凡。 他的成功,并非来自天赋异禀,而是源于对历史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石悦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2009年,“当年明月”的老婆仅是看了一眼当年明月的银行账户,就差点晕厥过去了,
聊聊环宇事
2024-08-02 14:16:46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