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都快死光了!”1950年,新疆的一个边防哨所上,几个国民党士兵,哭着对着

云孜聊过去 2024-08-02 10:16:36

“兄弟们都快死光了!”1950年,新疆的一个边防哨所上,几个国民党士兵,哭着对着眼前的解放军战士说:“都4年了,你们怎么才来呀!” 解放军连长看到这8个人穿的,竟然是破破烂烂的国军军装,内心十分震撼:“你们是国民党的部队?” 这时,8个哨兵才反应过来,来换岗的并不是国军,而是共产党。 (参考信源:党员文摘2021-04-01——《喀喇昆仑高原的传奇故事》)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3800米处,有一处明明渺无人烟,却极其重要的军事驻兵点,赛图拉哨卡。 这个地区的名字,还有一个很传奇的来历。 据说,真实版的玄奘取经中,玄奘身边是跟着军队和很多的僧人的。 在玄奘一行人经过赛图拉时,有一位苦行僧不幸去世并葬在当地,当地人就给这个地方取名赛图拉,在维吾尔族语中指“殉道者”。 1877年,左宗棠意识到新疆的重要性,率部收复新疆,2年后又组织一百多名敢死队,经过千辛万苦进驻赛图拉,并和当地的居民联手建立了赛图拉哨卡。 赛图拉哨卡虽然是我国最高的哨卡,但却镇守着西部边关喀喇昆仑山的大门,防止邻国对我国疆土的窥视。 进入19世纪后,清朝灭亡,国民政府也顺势接手了赛图拉的驻守任务,在混乱不堪的民国时期,依旧陆陆续续派出了200多名防守人员,可见其重要性。 最后一批驻守在赛图拉哨卡的哨兵,是在1946年换岗的,按照规定,他们原本只需要在这里驻守一年,就会有接班的人。 可他们没想到,他们一直在这里待了足足四年,也一直没有人来接换岗。 这不由让哨兵们想起,之前老兵们说过的话, 当国民党士兵第一次来赛图拉换岗时,发现这里还留有很多清朝老兵,他们根本就不会知道国家中心发生了什么,只能一直守下去。 他们该不会也和那些清朝老兵一样,在这里守到七老八十吧! 话虽然这么说,但这些哨兵们却没有逃离,而是想尽办法在这处3800米海拔的地方生存下去。 没有人来换岗,更没人给他们送物资,原本将近200多人的边卡队,渐渐只剩下8个人。 为了能在这里生存下去,他们需要在附近居民家里打工换取食物,或者是收集牛粪储存在冬季取暖... 直到1950年3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渐渐建立起各地秩序,一些无人想起的驻扎地,也要一一派兵过去驻守。 身为昆仑守门的赛图拉哨卡,自然不会被遗忘。 当驻守在赛图拉哨卡,最少长达4年的国民党哨兵们,看到有部队朝哨所走来,激动的呼朋唤友,朝着来换岗的“战友”大声呼喊。 他们激动的朝着换岗人跑过去:“你们怎么才来换防,怎么又换新军装了?” 解放军们看到这一群身着破破烂烂,恍若乞丐的人,立马意识到这是上一任的哨兵们,他们如此狼狈却依旧坚守在哨所。 解放军连长对他们说:内战已经打完了,共产党胜利了!他们是解放军部队,前来接替他们换岗的。 听到这话,这8个国民党从有人来换岗的喜悦,变成了畏惧,有人问:“那你们不杀我们吗?” 连长立马解释,新中国已经成立了,要他们不必要打打杀杀,只要他们原因立马就可以回家。 随后,解放军将这8个国民党哨兵的事情,对上级做了汇报,上级也对这些哨兵们表达了肯定,还答应给他们出路费,送他们回家。 在送走国民党哨兵后,解放军接手了赛图拉哨卡,也体会到了历代哨兵在这里的艰辛。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也在给戍守边疆的战士们,提高生活环境。 2010年,赛图拉正式设镇,选址在距离旧哨所15公里的地方,随后,公路、超市、饭店、车行等等,又依附着国道附近建起,附近的居民也纷纷聚集到一起,让这个沉寂多年的边疆地区,逐渐有了人烟。 这么多年过去了,边疆的哨兵们生活有有了明显的提高,即便是在零下20—30 ℃的地区,也能吃上热腾腾的火锅,海拔高的哨兵则全员可以便携式吸氧、甚至还有可以调节温度的保温营房...

0 阅读:441

评论列表

江南风

江南风

1
2024-08-06 21:09

戍守环境气候恶劣的边防4年了,这些士兵忠于职守!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