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侨居美国多年,曾恶贯满盈的特务头子毛森在病重之际,对儿子说到:我想回祖国和家乡去看看。
不久后,85岁的毛森如愿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看着阔别40多年的家乡风貌,毛森感慨不已,充满了留恋之情,可当面对不计前嫌热情招待他的乡亲们时,毛森心中总有种抑制不住的歉疚和心虚。
(参考信源:民国春秋——《军统巨枭毛森浮沉录》)
40多年前,毛森可没有这么慈眉善目,而是一个臭名昭著炮制无数血案的刽子手。
毛森是浙江江山人,正是戴笠和毛人凤的老乡,再加上他为人圆滑善于交际,因此毛森深得戴笠重用,得以在军统局内风生水起。
1938年抗战刚爆发时,毛森就当上了杭州站站长。
抗战时期,毛森奉戴笠的命令潜伏在敌伪区,做了不少破坏活动。只不过因为两次不幸入狱的缘故,毛森这时候的表现还不算太显眼。
他真正“大显身手”主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杀害的大都是我党的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
尤其是1949年毛森升任上海市警察局后,更是在上海掀起了一场白色恐怖。
我党地下电台工作者李白等12人,交大和警察系统中的地下党员穆汉祥等人,以及陈尔晋夫妇等革命志士,全都惨死于毛森的屠刀之下。
3000多爱国志士被捕,300多人被杀,甚至上海解放前夕,毛森还在下令杀人。
撤退到厦门后,毛森故技重施,对厦门的革命志士们疯狂捕杀,欠下了一笔又一笔血债。
不仅是革命志士们,就连自己的恩人,只要蒋介石下令,毛森都毫不徇私。
国民党上将陈仪是毛森的恩人兼伯乐,曾经对毛森多番提携照顾,还帮过毛森不少忙。
谁料,1948年陈仪准备策反自己一手栽培的义女婿汤恩伯率部起义时,遭到了汤恩伯和毛森的双双背叛。
汤恩伯直接把陈仪劝自己起义的事情告诉了蒋介石,毛森则负责把陈仪抓捕归案。
得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毛森丝毫不顾念旧情放陈仪一马或者告知一声,而是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汤恩伯特意嘱咐优待陈仪,那毕竟是国民党上将兼恩人,毛森却根本不听,只把陈仪当做一般囚犯对待。
被押回台湾后,蒋介石判处陈仪死刑。而陈仪在经历过汤恩伯和毛森恩将仇报,以及蒋介石翻脸不认人的事情后,再也不愿苟活于世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于是坦然赴死。
可奇怪的是,毛森对蒋介石如此忠诚,不惜亲手逮捕自己恩人,以及犯下这么多命案,都要坚决执行蒋介石命令。
在1956年时,台湾政府却突然对毛森发布通缉令,这又是为什么呢?
直到1985年毛森思想家乡给老乡写信时,才道出了事情原委。原来退居台湾后,毛森一直支持毛人凤,偏向于宋美龄的“夫人派”,因此得罪了蒋经国。
但蒋介石一心想让儿子接权,结果一目了然,毛人凤和毛森在蒋经国的打击下节节败退。
1956年毛人凤因病逝世后,蒋经国又向毛森发难,要求他交出之前军统的一些关系。毛森无力抗拒只能逃出台湾,结果国民政府就发了通缉令。
不过,毛森有一个儿子非常出息,在美国小有成就,因此毛森夫妇可以逃往美国依附儿子生活。
但年龄越大,毛森就越怀念家乡,加上儿子经常回国讲学,政府还批准了毛森留在大陆的女儿赴美和家人团聚,毛森想要回家的念头越来越清晰。
在回国之前,毛森就不断向家乡捐钱支持家乡教育,在家里也一直教育子女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回国的旅途始终没能成行。
直到1992年,85岁的毛森终于踏上了阔别40多年的故土和家乡,还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看着变化如此之大的家乡,以及不计前嫌依旧淳朴热情的乡亲们,毛森不由得感慨万分,又对自己过往的行径后悔不已。
回乡的心愿实现之后,毛森的生命也很快走到了尽头。回到美国后不到半年,毛森便因病去世了,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