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舰队的覆灭,甲午大海战(一)
范弗里特的饭量
2024-07-31 18:58:23
中日甲午战争,又称甲午战争或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公元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间清朝与日本国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海陆联合战争。战争由日本发起,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导火线,以丰岛海战为爆发标志。战争中的陆战主战场位于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海军主战场位于中国黄海。开战前中日双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西化,清朝主要采购西洋战舰和炮弹,日本则以国产战舰和速射炮为主,配置更为灵活。最终清朝战败,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对日割地赔款,放弃藩属国并开放经贸资源。由于1894年是中国旧历的甲午年,这场战争在华被称为甲午战争。
战后,日本的大获全胜初步跻身世界列强行列,西方列强始以平等态度对待日本。从中国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极大加速了日本的发展,并推动了其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壮大。日本继续扩军备战,于十年后再次战胜亚洲地区的另一强国俄国,正式成为世界强权之一。而清朝的国际声望则一落千丈,被彻底视为东亚病夫;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
,琉球群岛也不再被声索;清朝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下产生的北洋海军宣告失败,以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派失势;国内民众群情激愤,社会矛盾激化
,激发了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的救国热情,导致了后续维新变法运动的发生。
清王朝的统治因战争失败而受到强力冲击,其衰亡过程加速,反清革命势力开始行动,西方列强也纷纷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此战对东亚外交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朝鲜半岛正式脱离中国的藩属国地位,以中国为中心的册封体制解体,但朝鲜国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其逐渐沦为日本的傀儡,直至被彻底吞并。台湾也从此开始了与中国大陆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异化与分离,其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19世纪50年代,仍处于封建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遭受了来自美国的叩关,被迫开放国门,进入全球贸易体系。面对外敌入侵的境况,幕府统治开始动摇
,并在一系列的斗争中被推翻。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从幕府将军手中接管了国家政权,随之主导发动了影响深远的明治维新,在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效仿西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日本国力大增,现代化进展飞速,军事实力也迅速膨胀。碍于岛国的种种局限
,日本开始筹谋面向大陆的领土扩张,地理上距离日本最近的朝鲜、琉球群岛、台湾岛、中国大陆和俄国的东亚地区等地随之进入日本视野,“征韩论”等主张开始发挥影响。(待续)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