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宫颈癌防治任重道远!乔友林教授谈全球目标与中国行动

2024年9月14日,北京——“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于服贸会期间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

2024年9月14日,北京——“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于服贸会期间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会主办,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与医学论坛网联合承办,聚焦全球肿瘤防治的前沿动态与药物研发趋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应邀发表题为《全球加速消除宫颈癌:世界与中国在行动》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宫颈癌的流行现状、全球消除战略、关键技术突破及中国实践,并呼吁加强全球协作与技术创新,共同迈向“无宫颈癌未来”。

乔友林教授演讲

宫颈癌: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负与防控迫切性

乔友林教授首先援引GLOBOCAN 2022数据指出,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2000万,死亡约1000万,未来二十年发病率预计增长60%。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疾病负担尤为沉重:2022年全球新发66.2万例,死亡34.9万例。中国年新发约15.1万例,死亡5.6万例,约占全球五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超85%的新发病例和88%的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折射出全球健康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与防控体系的区域差异。

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被确认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一病因学的明确为疫苗研发与早期筛查奠定了科学基础。乔友林强调,HPV感染的可预防性与癌前病变的可干预性,使宫颈癌成为极少数可通过综合策略实现消除的恶性肿瘤。

WHO全球战略:从愿景到路线图

为应对宫颈癌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8年首次提出消除宫颈癌的倡议,并于2020年正式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获得194个国家共同支持。该战略明确提出2030年阶段性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女性在35岁和45岁各接受一次高质量宫颈筛查;90的确诊患者获得规范治疗。

乔友林指出,“消除”(elimination)并非指零病例,而是将发病率控制在4/10万以下,并需持续实施干预措施。该战略为各国制定本国行动计划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也体现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从单点干预走向系统整合的重大转变。

中国积极响应WHO倡议。2020年12月,国务院公开发文支持《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并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显著提升了疫苗可及性与接种覆盖率。“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大国责任,也体现了政府对妇女健康与健康公平的重视”,乔友林补充道。

技术创新:疫苗与筛查的双轮驱动

HPV疫苗:从科研突破到全民免疫

乔友林回顾了HPV疫苗的研发历程。1991年,中国科学家周健与澳大利亚学者伊恩·弗雷泽首次合成HPV病毒样颗粒,为疫苗研制奠定基础。目前中国已批准多种HPV疫苗上市,包括国产二价、九价疫苗,三价、四价疫苗也处于临床或审批阶段。疫苗的广泛接种已成为一级预防的核心策略。

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全球及中国的接种率仍与WHO目标存在差距,公众认知不足、疫苗供应不均、接种成本等问题仍是实现广泛覆盖的主要障碍。

HPV核酸检测:精准筛查的技术变革

在筛查方面,HPV检测技术已由传统的细胞学涂片(如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逐步演进为以核酸为基础的高精度方法,包括HPV DNA检测、E6/E7 mRNA检测、病毒或宿主基因甲基化分析等。中国在该领域研发实力突出,已有超200种HPV检测试剂获批。

然而,乔友林也坦言:“药监审批与临床应用的衔接仍存在滞后。目前国内仅5款检测产品明确可用于初筛、联合筛查或ASC-US分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能。”他呼吁推动更多国产优质检测工具落地临床,并完善筛查质量评估体系。

中国实践:从国家项目到区域创新

自2009年起,中国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至今宫颈癌筛查已覆盖全国1140个县市,乳腺癌筛查覆盖766个县市。2019年,政府进一步将宫颈癌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持续推进筛查服务下沉与覆盖扩面。

乔友林特别介绍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创新实践——该地区率先推行政府买单的HPV疫苗免费接种与全面筛查,成为全国区域性消除宫颈癌的示范标杆。“这类试点不仅验证了综合防控路径的可行性,也为西部及偏远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但他也指出,当前筛查项目仍面临质量参差、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医技人员能力不足等挑战,需通过培训、质控和激励机制持续优化。

展望:走向消除之路的合作与创新

在报告最后,乔友林教授强调,尽管目前已具备有效的技术工具和政策框架,全球消除宫颈癌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疫苗接种率待提升、筛查质量参差、医疗资源不均、患者治疗可及性不足等。

他呼吁整合政府、学界、产业与社会多方力量,推动以下重点方向:

强化政策执行与资源投入,尤其加强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支持;

推动筛查技术标准化与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新技术临床转化;

提升公众认知与健康素养,打破对HPV和宫颈癌的污名与误解;

深化全球合作,共享数据、经验与技术,尤其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控能力建设。

“中国正在宫颈癌消除之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的经验与成果将为全球公共卫生贡献重要力量,”乔友林表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唯有持续创新、公平推广、全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一个没有宫颈癌的世界。”

来源:陆士新医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