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成为最快下线40万新能源品牌#四十万分之一在此!问界首款车型问界M52

在迷雾的丧失啊 2024-07-29 16:38:23

#问界成为最快下线40万新能源品牌# 四十万分之一在此!问界首款车型问界M5 2022款车主!

遥想2021年12月,华为和赛力斯联合推出了全新汽车品牌AITO问界,随即在同月发布了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

彼时问界M5主要的宣传点还是鸿蒙座舱,以及华为数字能源的DriveONE电机。

当时很多媒体做流畅性对比,语音唤醒性能的对比。

可以说智能座舱现在普遍都这么好用,问界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后来业界的质疑也随之而来,难道问界就只有座舱这么一个卖点吗?

包括后来发布的问界M7,市场也觉得没有看到太多新东西。

截止2022年底,问界品牌首年交付量7.5万辆,也算是非常不错的首年战绩了。

要知道这可基本上都是25万以上价位的车型。

转眼过完年2023年4月,问界M5智驾版带着华为ADS2.0闪亮登场,谁也不知道这台车将掀起问界品牌彻底颠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狂潮。

围绕问界M5智驾版依然还是那些争议,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个“智驾到底有没有用”。

然后就发生了很多滑稽的时间。有车评人拿着老款问界对比智驾,也有车评人力证智驾根本没用。

其实ADS1.0的时候,华为智驾算是好用的第一梯队,但是还无法让消费者产生颠覆式的体验,大家对智能驾驶的印象还是最多堵车的时候跟跟车,高速的时候跟着大车跑跑。

直到ADS2.0,华为智驾升级到BEV+GOD2.0+RCR2.0的架构,立刻有了颠覆式的变化。

华为突然间发现,当自己把智驾通用能力,道路拓扑和通用障碍物识别做到2.0之后,好像只要是条路就都能走了。

所以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已经真正达到了一个突破用户心智的临界点。

我们回想一下去年那场针对问界M5的智能驾驶横评围剿里面,各种智能驾驶方案的表现并不好,可以说虽然是在踩问界,但整体暴露出的智能驾驶缺陷是更多的,比如:

大曲率弯道屡屡需要接管,而且没啥提醒。

汇入匝道经常无法识别,直接冲向道路边缘都很常见。

城市通勤会突然让你接管,或者突然猛打方向盘变道,毫无征兆。

雨天和晚上没法用,惊吓比惊喜要多。

面对障碍物白名单之外的东西无法识别,并且没做避让。典型的例子,一个白色箱体的货车在前面走,有些车辆的视觉识别就直接识别成天空的一部分了,径直冲了上去。

…………

等等等,数不胜数。

而且这些还都是常规场景下的,高速路或者一线城市道路这种easy级别的路况。

就相当于刚出新手村打稻草人的阶段。

而HUAWEI ADS 2.0是一个什么水平?

大曲率弯道流畅通过,匝道汇入成功率高达98.86%,城市通勤哪怕上下班高峰期,开车也能像老司机一样又稳又丝滑,不会出现方向盘左右打摆子的情况。

就靠着这一点,就足以让大部分人感兴趣,这个驾驶水平已经高于普通人类司机的平均水平,很多人看的时候都会感叹,这比自己开的还要好。

但这仅仅是符合大家对于智能驾驶的预期,而HUAWEI ADS 2.0做到的是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

在HUAWEI ADS 2.0前面OTA一个大版本更新之后,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大量的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的视频,其测试的环境完全是超出了以前任何传统车媒的理解范围。

什么农村的单车机耕道,两边都是田野,没有道路识别标志,路上各种奇形怪状的障碍物。

什么乡镇上狭窄的街道,野狗,小电驴,突然出现的行人。

什么蜿蜒的山道,地上的落石,路过的大车。

HUAWEI ADS 2.0可以说在智能驾驶从未面对过的路况上,全部都做到了相当出色的应对,虽然没有做到城区通勤那样娴熟的解决方案,但是它该通行的通行,该刹车的刹车,该避让的避让,做到了以前智能驾驶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问界新M7在23年发布后24小时订单突破1.5万台,第一个月就大定5.5万台,屡屡打破新势力的增长记录。

今年问界新M7更是接连雄据中国区30万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第一,而问界M9更是历史性地成为了50万以上价位销量第一,完成了自主品牌在超高端价位从零到一的突破。

今天是官宣第四十万台车下线,但其实24年上半年就已经交付19.4万台了。

很大概率,2024年问界一年就能交付40万台。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0 阅读:29
在迷雾的丧失啊

在迷雾的丧失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