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恐怖了!广东广州,58岁男子手提电动车锂电池坐电梯时,门才刚刚关上,电池瞬间爆炸,仅3秒后电梯成为一片火海!男子全身90%面积烧伤,26天后医治无效死亡,经鉴定,该电瓶属于非法二次加工改装。 信息来源:2024-07-25华商报——男子提电瓶车电池进电梯,关门瞬间电池突发爆燃,致其全身多处烧伤,26天后去世 当电梯门缓缓合上的那一刻,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在悄然降临,2021年10月8日凌晨,在广州某小区,58岁的陈某走进电梯,手中提着一个电动自行车电池,就在电梯门完全关闭的瞬间,那块电池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火光吞噬了狭小的电梯轿厢,浓烟瞬间弥漫开来,监控视频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短短3秒钟,电梯内就成了一片火海,陈某被困在其中,成为了火焰的囚徒。 当救援人员终于打开电梯门,将陈某从这个“火焰地狱”中拖出时,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陈某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他就像一块被烈火无情吞噬过的焦炭。 医院的诊断结果更是让人心痛:严重的烧伤覆盖了陈某90%的体表面积,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 虽然医护人员竭尽全力,对他进行了紧急的抢救治疗,但面对如此严重的创伤,医学也显得无能为力,在与死神抗争了26天后,陈某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命运的安排,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是什么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事后的调查给出了答案:陈某携带的电池,是一块非法二次加工改装的产品,这颗埋藏在电池内部的“炸弹”,终于在电梯这个密闭空间内被引爆。 经法院委托鉴定,涉案电池与正规厂家生产的样本存在明显差异,属于非法改装产品,而销售这块电池的商家张某,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进货检验义务,将这颗“定时炸弹”卖给了毫不知情的陈某。 法院最终判定,张某应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赔偿陈某家属101万余元。 当然,陈某自身在这起不幸的事件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他没有严格遵守电池的使用说明,而是将电池带回家中进行充电。 更为严重的是,当他察觉到电池出现发热异常的情况时,非但没有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来防患于未然,反而还冒险将这块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池带入了电梯。 这个密闭的空间,无疑为悲剧的发生提供了“温床”。陈某的这些疏忽大意的行为,无疑在客观上促成了事故的发生,他对此也难辞其咎。 事发后,一些网友提出质疑:为什么电池偏偏在进入电梯后才发生爆炸?是不是电梯这种特殊环境,更容易引发电池起火? 对此,消防专家给出了解释,电池在电梯内爆炸,实属偶然,之所以给人留下“频发”的印象,是因为电梯内普遍安装有监控,爆炸的过程往往被完整记录下来,并在网上广泛传播,事实上,电池爆炸事故在家中、室外等其他场合也时有发生,只是没有引起同等的关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远离这些“移动炸弹”,避免悲剧重演呢?首先,要提高警惕,留意电池爆炸的预兆,当电池出现发热、变形、漏液、异味,或者电压电流异常时,就可能预示着危险的来临,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在选购电池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那些来历不明、无牌无证的“三无”电池,使用电池时,也要严格遵照说明书的指引,不要擅自改装或错误充电,以免埋下安全隐患。 如果不幸遇到电动自行车起火,切记要保持冷静,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沙土等扑灭明火,如果火势难以控制,要第一时间拨打119,并协助疏散周围群众,防止危害扩大。 电池,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量之源,如果管理使用不当,就可能变成危险的“炸弹”,威胁生命安全,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要求商家提供合格安全的产品;作为使用者,我们也有责任遵守操作规程,时刻警惕安全隐患。 让我们共同呵护生命,远离“移动炸弹”,用安全和理性驾驭这个电力时代,但愿再也不会有人,因为一块电池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让陈某的遭遇成为最后一个教训,而不是一个开始,电池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
太恐怖了!广东广州,58岁男子手提电动车锂电池坐电梯时,门才刚刚关上,电池瞬间爆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07-27 20:24:05
0
阅读:2001
幸福人生
应该禁止锂电池。以后会不会有人用锂电池作为炸单呢
用户55xxx28 回复 07-29 14:23
不会,因为锂电池不但重,还贵,而且要做到控制爆燃时间不易,无论是经济性或实用性都不符合做炸弹
轩运FKCS 回复 07-28 01:17
全部使用铅酸电池才安全!
包纳尔多
原理在哪里,啥道理啊
老卢
锂电池,五年,过充,都会起火
茶沫
三元锂电池就是定时炸弹
用户10xxx09
这种电池为什么不装超温报警装置???
“幸福”靠近我
难道他不知道电梯不能携带危险品,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