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周总理来到河北省伯延村张二延老汉家,他急忙跑出去,眉开眼笑地对总理说:“快,总理,快到屋里坐。”,周总理:“叫我老周就行啦!” 1967年,张二廷站在村口,眺望着北京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老周的思念。回想起六年前的那个五月,周总理来到了他所在的河北省伯延村,那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61年5月3日,周总理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到了伯延村。在村里住了六天,他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仔细询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通过与村民的交谈,总理真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疾苦。 期间,周总理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村里的张二廷也参加了。二廷是个性格直率、为人乐观的老农民,在座谈会上,他坦诚地向总理反映了农村的实际困难。总理听了二廷的发言,非常高兴,因为这正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作风的体现。 座谈会结束后,周总理来到了张二廷的家。刚进院子,总理就亲切地喊:"二廷,二廷,你在哪个屋啊?"张二廷一听是总理的声音,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迎了出去:"总理您来了,快请进屋里坐!" 周总理笑着说:"以后别总叫我总理,叫我老周就行。"张二廷连连摆手:"这怎么好意思呢?"但在总理的坚持下,他还是答应了下来。就这样,"老周"和二廷两人坐在炕头,拉起了家常。 他们聊了很久,从村里的生产到家里的生活,话题不断。老周详细了解了二廷家的情况,知道他一个人要抚养四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二廷也向老周倾诉了自己的困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第二天一早,老周又来到了二廷家。刚进门,就轻声唤道:"二廷,二廷!"可屋里没有回应,老周走近一看,原来二廷还穿着衣服在炕上睡着了。老周轻轻拍了拍他:"二廷,醒醒,昨晚是不是太累了?" 张二廷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看是老周,连忙起身:"哎呀,老周,您怎么来了?"老周告诉他,下午有个重要会议需要他参加,特意来通知一声。说完,老周就要告辞。二廷舍不得老周走,想留他再坐一会儿,但老周笑着说:"你好好休息,别耽误了下午开会。"便转身离开了。 老周虽然只在伯延村住了六天,但他亲民爱民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了张二廷的心中。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如此关心普通百姓的冷暖,体恤他们的疾苦,这让二廷感动不已。他衷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与老周聊天,向他诉说农村的真实情况。 在与张二廷的交谈中,周总理了解到他的妻子去年去世,一个人要拉扯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老周听后心情沉重,他体恤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于是,他提出帮助张二廷抚养孩子的建议,想让二廷的生活能够得到些许改善。 老周对二廷说:"要不这样,四个孩子,你养两个,我帮你养两个,等他们长大了,再让他们回到你身边,你看如何?"二廷听了连连摆手:"老周啊,您这样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您是国家总理,每天操劳国事,比我们农民还要辛苦。我怎么能再给您添麻烦呢?"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和交流,周总理对张二廷这个淳朴善良的庄稼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二廷也把老周视为知心朋友,对他充满了敬重和信任。临行前,老周最后一次来看望张二廷。二廷的眼眶湿润了,他恳切地对老周说:"老周啊,您要是有空,一定要再来咱伯延村看看啊!"老周握着二廷的手,坚定地说:"放心吧,我有机会一定会再来。就算来不了,也会派人来看望你的。" 此后的五年里,周总理信守承诺,每年都派人来到伯延村,看望张二廷,嘘寒问暖。张二廷每次见到总理派来的人,都激动万分,感激不尽。他知道,这是老周对自己的牵挂,对普通百姓的关怀。 然而,到了第六年,由于种种原因,总理再也无法派人来看望张二廷了。尽管如此,张二廷依然牢记着与老周的情谊,常常向北京的方向眺望,默默祈祷老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周总理与张二廷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它诠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普通百姓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心系人民、为民解困的崇高品格。这种真挚的感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张二廷与周总理的故事,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片段,但它折射出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61年,周总理来到河北省伯延村张二延老汉家,他急忙跑出去,眉开眼笑地对总理说:“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27 15:18:09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