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陵邑制度

霸名评过去 2024-07-25 13:01:14
陵邑始于秦始皇陵,秦陵邑曰丽邑。 西汉时期共有11个陵邑,高惠文景武昭宣七个帝陵之外,还有太上皇万年陵、薄太后南陵、赵婕妤云陵和史皇孙奉明园,到汉元帝废除陵邑制度,其中七个帝陵陵邑之中两个在长安城东南,剩下的均在长安城西北的咸阳原上,合称五陵,故这一区域也被称为五陵原。 除了修建陵墓和供奉陵寝的需要外,迁徙关东地区的富豪贵族到关中地区能够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防范秦末出现的关东贵族反抗,增强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强化了中央集权。咸阳原上的五陵邑人员大多来自于关东且成分复杂,社会生活较为丰富,每个陵邑都有特点,安陵邑居民多倡优乐人,艺术氛围浓厚,平陵邑多居文人学士,为京畿附近的学术中心,茂陵邑多富豪大侠,长陵邑多达官显贵,陵邑和陵邑内的官员豪强不仅充实了关中地区的人口,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陵邑的级别为县级,但其最高长官为令,秩两千石,相当于郡守,其内设置乡里。 陵邑自秦始皇始设至汉元帝废,其作用有三:第一为供奉陵园,第二为迁徙关中大族,第三为繁荣观众经济,也起到卫星城的作用,茂陵邑的人口多达27万,成为关中人口最稠密和财富最聚集的区域。近些年来有对西汉诸陵的勘探,其中也包括了部分陵邑的资料,或可以作为参考进一步探讨陵邑的人口和经济状况。

0 阅读:1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